厄玛乌之旅 1720

在这初冬的寒夜,窗外雪花纷飞,而我却沉浸在天主圣神透过陈定贤老师的“天主教灵修学”课程带给我的温暖、喜悦和感动中!回顾灵修学十六堂课的学习过程,无异于一趟厄玛乌之旅。我仅以下面三点与大家分享。

一、因“道成肉身”而接纳自我

灵修学第二课,着重介绍了基督徒灵修的基础、特质与核心在于基督的“道成肉身”(若1:14)。罗海瑟神父说:“圣言成为血肉的道理,是因为人类的需要。人的认知,需要透过可触摸、看见、听到、尝到的事物,因为人是有肉躯、有感觉的生物。”

在一次祈祷中,我的内心被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所占据。我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情绪和内在的冲突,源自不接纳自我。在圣体台前,我试着允许这样的自我呈现,慢慢地内心逐渐平静,祈祷结束后感觉紧绷的身体也慢慢放松了。当时我经验到耶稣全然接纳我本人,没有任何批判,只有满满的“喜悦”之情(创1:31)。从耶稣对我的接纳中,我也学会了接纳我自己。之前的焦虑和恐惧,被轻松、平安和宁静所取代。

这份被爱和释放的经验使我体悟到:我在天主的眼中是宝贵的(依43:4)!为了这份爱,“圣言成了血肉,住在我们中间”(若1:14)。我惊奇的发现:天主真是生活的天主,祂从我的感觉情绪引领并光照我向内认识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经验到基督就在我内,祂全然了解我,接纳我的限度,使我的生命在祂内得以成长!

耶稣的接纳,带给我自我接纳的恩宠。同时天主藉着这个经验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不正确的自我形象所形成的天主形象也是扭曲的,并且直接影响着我和天主、我和他人的关系以及互动模式。圣女大德兰说:“人若不认识自己灵魂的本质,自己的能力,缺陷,以及支配自己行动的法则,他就无法走向天主。”由此使我认识到:接纳自我是认识自我的前提,找到自我就会找到天主!

二、向“习惯性”挑战

随着灵修课的不断深入学习,令我意识到:每天在规律性地祈祷、弥撒、工作,但不知不觉中已经习以为常,特别感觉到自己是在机械式地祈祷,参与弥撒时也很难找回那份虔敬的热心。属灵生命的陶塑与成长,提示我需要及时向“习惯性”挑战,习惯性做事是灵修生活上可怕的仇敌!

陈文裕在《天主教基本灵修学》中写道:“面对这个习惯性的]困扰,我们需要不断地激起信德,只有在信德之光下,才能体会感恩礼的伟大奥义,帮助我们有意识并主动的参与。”的确,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参与弥撒前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天主面前谦卑地承认自己的软弱,才体会到耶稣这样包容我、接纳我,满满的慈爱与怜悯!祂这样迫切的渴望着每一天都透过弥撒圣祭将自己给予我,而我唯有在信德的光照下,才能看见,才能领受!

三、本笃灵修助我更新生活

圣本笃(480-547)约在528年创立第一个本笃会院。圣本笃会规是西方教会第一本修道团体的会规,以善于鉴别及持守中庸之道著称。其目的是帮助会士全心投入,共同成全;藉着平衡有节制的生活,达到修心律己、爱主爱人。会士的三项基本德行是服从、静默和谦逊。圣本笃灵修的泉源是祈祷、阅读和工作并重;把祈祷、读经和工作整合在一天的生活中,时刻活在天主的临在中。圣本笃灵修的实践,是兄弟友爱和款待客人。为圣本笃来说,成全并不是在宁静和默观中达成;而是在对内实践兄弟友爱、对外的待客之道中实践出内心真正的谦逊、服从和爱。因此圣本笃称所建立的团体是“侍奉上主的学校”,通过每日团体生活,学习如何具体实践本笃灵修,帮助自己与弟兄成圣。

多年前我就买过一本《圣本笃会规》的小册子,但是那时看了却不懂其中的深意,这次听了老师的讲解使我获益良多。

这么多年的修道生活,首先,反省到自身在实践会宪精神时,缺少了鉴别和持守中庸的原则,过于刻板僵化。 其次,反省到自己在生活中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忽略了祈祷生活的质量,感觉自己是“做”代替了“活”,以努力工作获取成就感,得到自我肯定。因着耶稣“道成肉身”的恩宠,我终于可以承认并接纳自己人性的这份脆弱与限度。圣本笃称团体是“侍奉上主的学校”,使我意识到:在团体生活的张力中所经验的苦难,正是我与耶稣基督生命融合的机会!这需要我有意识地在生活中体验祂的临在,与祂的心意契合。

“正谈话讨论的时候,耶稣亲自走近他们,与他们同行。”(路24:15)四个月的天主教灵修学网络学习匆匆而过,感谢天主圣神在老师的讲授与带领中,使我经历了在厄玛乌途中与耶稣基督的美丽相遇!

文:卢喜娟修女  神学院证书班

Shopping Bas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