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面面观_1714

1. 简介

本期专辑,我们探讨组主要探索老人们的现实状况,所面对的问题如失智、孤独、受遗弃、不容易适应新科技等等,并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待与解决问题,让老人们活得健康快乐,受人尊重爱戴。

在静芳的《做个快乐的老人》文章中,强调“快乐”是养生的秘诀,身心健康是老年人最宝贵的财富。“快乐”的秘诀就是排除不良的情绪、自我激励法、好好地把握现在,以及遇事无争,修养心境。

《困扰年长者的新科技》一文中,文碧论及年长者在新科技方面所面对的挑战和困扰,以及在学习上的各种障碍,因此在“数码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调整思路,让新科技去配合年长者的步伐,给予年长者更多耐心与时间,帮助年长者群体适应新科技,让他们感觉和社会仍然保持联系。

在《一位失智老人家庭的信德》一文中,友林谈及他如何在一位教友对他失智太太无微不至的照顾,看到天主的爱在人间。这位教友信赖依靠天主的护佑,有着豁达的人生观,坦然面对困境。疫情前,他每天带着太太参加弥撒,在圣堂祈祷,从不间断。疫情期间,友林常为这对夫妇祈求,愿天主治愈这位太太。最近听到好消息,这位太太在智力方面已有进步,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活见证。

《在返乡的道路上前进》一文中,锦华谈及我们在面对肉身衰老的过程中,不要害怕被遗弃,不要感觉孤独,因为我们知道天主仍旧在我们身边,依赖天主爱的力量,以坚定的信心,战胜肉身的衰老,超越孤独和无助。与此同时,我们要培养与天主的亲密关系,踏实地走在朝往天主国度的道路上。

海星报探讨组 (图:网络照片、VITA Images)

2.  做个快乐的老人

世界人口高龄化是当今许多国家面对的社会问题。由于人到老年,生命力逐渐衰退,在一定的程度上,老年人成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一种负担。

有鉴于此,许多国家的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都注意到各种各样的老人问题。比如《联合早报》在2020年6月15日第5版刊登的“认识虐待老年人问题世界日”一文中,呼吁社会人士要关爱老年人,以及帮助老年人远离暴力和虐待。《海星报》第1706期刊载教宗方济格宣布今年7月第4个主日为首届“世界祖父母和年长者日”,以表示对祖父母及年长者的尊重,肯定他们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并强调在人类传承方面,祖父母和年长者扮演着“代代相连的环扣”这一角色。

教会将每年7月26日定为圣若雅敬及圣亚纳的纪念日。圣若雅敬和圣亚纳是圣母玛利亚的父母亲,这对夫妇一向被誉为敬爱天主的人,圣母玛利亚从小在双亲的熏陶下,生活自律,虔诚守规,成为“女人中蒙祝福的”(路1:28),被天主拣选成为主耶稣的母亲。

福音中最快乐的老人,我个人认为应首推西默盎。根据路加福音记载:“这人正义虔诚,期待着以色列的安慰,而且圣神也在他身上。他曾蒙圣神启示:自己在未看见上主的受傅者以前,决见不到死亡。”(路2:25-26)当主耶稣出生满了八天,前去圣殿受割损和献给上主时,西默盎双手抱着主耶稣,并赞美上主说:“主啊!现在可照你的话,放你的仆人平安去了。”(路2:29)试问,世上有多少人能像西默盎那样,以十分喜悦的心境迎接死亡的到来。

在这篇文章里,我和大家分享如何在晚年做个快乐的老人。众所周知,“快乐”是养生的秘诀,快乐必然促进健康。身心健康是老年人最宝贵的财富。德训篇说道:“人心愉快,可享长寿。”

(德30:23-26)

记得林长震神父在一场证道会上说过:“人要常乐,就要想得开、看得开、放得开。”也就是说:“快乐要靠自己。” 以下几点浅见,希望能帮助大家获得“快乐”。

排除不良的情绪

人到老年,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比如说失去了至亲、老伴、好朋友等等,很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特别感到孤独、失落、焦虑不安;尤其是最近,冠状病毒疫情在本地死灰复燃,我国重启病毒阻断措施,再次进入“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我们不能随便出门见亲友、不能出外用餐、不能出国旅游,不能这样、那样,造成种种内心的失落,又担心这样、那样的,内心充满种种忧虑。

以我个人的经验,当这些负面情绪出现时,阅读圣经是最好的解忧方法,特别是圣咏集里头的佳句。我常常背诵的句子有:“求你教导我们详数年岁,使我们达到内心的智慧。”(咏90:12)“使我们清晨即饱享你的慈爱,让我们能欢欣鼓舞天天愉快!”(咏90:14)这“内心的智慧”就是认识永生天主子耶稣基督,就是认识基督内的永恒生命。德训篇有言:“阅历丰富,是老年人的荣冠;敬畏上主,是老年人的光荣。”(德25:8)

我曾经认识一个老者,他以高龄95回归天国,他的后人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一笔记本,里头抄写了圣经段落和金句,这名老者在他的晚年,就是与圣经作伴。

自我激励法

*找一个自己羡慕的榜样,向心中的模范或榜样人物学习。这个人物不一定是英雄豪杰、社会贤达等名人。他可以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自知、自信、知足,有正能量,能够给身边的人带来平安喜乐,在必要时对别人伸出援手,而且长寿、硬朗。

我个人心仪的人物就是董立神父。从我第一篇文章《跟着信仰走》开始一直到我出版两部文集,其中几十年的写作过程,董神父都给予我指导和协助;最感动我的是董神父在八、九十岁的高龄时,还一步一步登上守礼社三楼的办公室,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为海星报批阅文章,接见来宾,谈笑风生,不知老之将至。董神父还亲笔写过两封信给我,鼓励我这一生要为文字福传奉献,这鼓励的话语让我的人生有了一个为文字福传努力的目标,而这目标就是我生命的动力。

* 发展才能和培养兴趣也是一种自我激励法。老年人可以利用多年累积的经验,与年轻人分享并创造条件,开辟工作的新天地。我认识一个老姐妹,她年轻时是个裁缝师,也是百纳被缝制高手,她和自己的女儿合作,开班招生传授手艺,并由年轻人把成品放到网上销售,她不在乎是否能赚钱,只在乎将手艺代代传承,并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快乐。

2021年3月26日早报第9版也介绍一位退休工程师,利用再循环塑料袋制作风筝。他制作的风筝非常讲究,不只外形美观,还注意风筝的重量与平衡,运用他的专业工程原理,制作出来的风筝肯定“吃到风,飞得起”。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常常把制作好的风筝送给那些喜欢放风筝的人们。

好好地把握现在

圣咏集的作者告诉我们:“我们的寿数,不外七十春秋,若是强壮,也不过八十寒暑;但多半还是充满劳苦和空虚,因转眼即逝,我们也如飞而去。”(咏90:10)又说:“世人的岁月与青草无异,又像田里的野花茂盛一时,只要清风吹过,它就不复存在,没有人认得他原有的所在。”(咏103:15-16)

这些章句都是在告诉我们:“岁月屈指可数”,以及世间生命有限。只有认识到世间生命的过度和有限,我们才能够有一种坦然和开脱的胸怀来面对一切。所以,人到了老年,不要对过去的是是非非耿耿于怀,也不要过分担心将来,要牢牢把握现在。作为天主子女的我们,不能只寻求个人的快乐,而应时时寻求天主的智慧以及行善。“为己为人死前都应行善”(德13:11-21)“人生短促应及时修德赞主”(德17:25-31)德训篇里头的这两篇文字,常常是我的座右铭。

遇事无争,修养心境

常言道:“静默养神,寡欲养心。”人到晚年,不必和青壮年相比、相争,也不要与人争强斗胜。“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步风平浪静。”,宽厚待人,泰然自若。

另外,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起居定时,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质;还有就是注意个人的、公共的卫生习惯,仪容外表保持干净利落、得体大方。这样,你就会到处受欢迎,快乐自然常伴你左右。

最后,祝福老年朋友们安康、喜乐。

文:陈静芳

3. 一位失智老人家庭的信德

记得那是在两年前,我第一次接触失智病人,在圣堂左侧的圣母像前。那正是傍晚,太阳没有完全下山,我步向教堂参加黄昏弥撒,习惯性我先到圣母像前祈祷,这时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这位弟兄我是认识的,他是英文部弥撒的教友,一位热心服务堂区的退休人士。我把脚步放轻,站在另一角落,为了不打扰他的祈祷。他似乎发现我的到来,转过头来看并跟我打招呼,我们微笑点头。

祈祷后,我走前去问候他,他身后站着一位姐妹,在他的介绍下,知晓那是他的太太。第一次见面,我自我介绍并伸出友谊之手与她道安,她虽友善但眼神迷茫,很陌生地握手。道安后,我正要松开手,但她还紧紧握着我的手,发呆得望着她的丈夫,像一个小孩等着大人的指示,这位弟兄知道情况不对,立刻引开他太太的注意力,使她松手,并且向我道歉说他太太有些失智,我笑笑表示不介意。

接下来几次弥撒中,我们常常碰面,我端详这位教友的太太。从外表看,她是个高贵的妇女,头发梳得整齐,脑后的发髻系得结实平整,衣服光鲜整洁,脸颊淡淡的粉妆使她焕发,但无精打采的眼神遮掩不了她忧郁的心境。

有一回,这位弟兄教友邀请我吃午饭,打从那时,我才了解失智病人的情况及看顾者的心声。午餐在一间俱乐部里,环境十分清幽,实在是一个交谈的好地方,我想这位教友之所以选这地方,一方面是为了失智太太的原故,另一方面是想放松心情,他每天照顾及担心太太,实在不易。用餐时,我发现了这位失智太太的内心变化;她时而问来这餐厅做什么?教友向她解释说我们是来吃午餐。但回过头来她又问丈夫:“这杯是什么?”,教友又耐心回答:“这是茶”,过后又忘记所问过的问题,再重复的问!

教友是个非常有爱心的丈夫,一边招待我,一边又顾及太太,跟他太太说那是鱼,那是汤,那小碟是酱油等等,深怕她吃错东西。忽然间眼前这一幕,触动了我,使人不禁的两眼充满泪水,我看到耶稣天主的爱;我看到主通过这位兄弟无微不至地照顾病人。

最后一道是甜品,教友这时松了口气,他太太也平静地在享用甜品。大家吃着甜品, 场面祥和,精神舒畅,教友这时温和且带点无奈的语气向我诉说他太太的病况。

他太太本是个贤妻良母,年轻时是位能干的妇女,曾一个人带着孩子远赴国外安排孩子的教育,打点孩子的宿舍起居。约五十岁左右退休,经济没有压力,这二十多年来退休生活挺好,只可惜不知怎地三年前被诊断失智症,听到这里,我心里起伏不定,不知如何安慰,我沉默。教友也不说话,拿起茶杯,饮了一口茶,眼神望向窗外遥不可及。

吃完饭,我们一起步向停车场,每走几步,太太便问去哪?来停车场干啥?不愿上车,好不容易教友才哄她上了车子,我目送他们的车缓缓驶出,渐渐远离视线。回家途中,我的心如冬天雪花的忧伤,一时里,人生多少苦鼓涌而至,思绪穿越时空,像似回到耶稣背着十字架的苦。

我可想像这位兄弟每天照顾太太的疲惫身躯,他每一分钟都在看顾太太,怕太太发生意外,据医生说失智病人有可能从窗口跳下楼,所以家人要特别注意。在逆境中,这位教友身上散发出一种真诚的力量,我感觉到他的宗教信德很坚定,他生命里对太太的付出,深深令人受感动!他每天弥撒祈祷,仰望天主和圣神的护佑。我敬佩这位教友豁达的人生观,坦然的面对困境,细心照顾太太,也带着太太到教堂祈祷。

疫情期间,我们极少见面,但我常为这对夫妇祈求,愿天主治愈这位太太的心灵!最近听到好消息,听说这位太太在弥撒时能根据祷文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出来!我喜出泪水!荣耀归于主!圣经里主耶稣强调“信德”救了病人。“女儿,放心罢!你的信德救了你” (玛9:22) 。“女儿,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去吧!” (路8:48)。

在我灵修的道路上,因着这对夫妇的经历,我亲历目睹天主教友家庭的信德,这是真实的见证!借着见证基督,认识圣言,我们将福音与他人分享,用我们的言语,告诉人们天主爱所有人,天主绝不放弃任何人。

文:黄友林

4. 困扰年长者的新科技

引言

最近经常能看到年长者被科技“边缘化”的视频,比如“某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因医院柜台“不收现金缴费”而不知所措,在商店购物因只能以手机支付而失望等。对新科技感到彷徨的年长者,随处可见,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事。

困扰的原因

这些事件反映了“高科技”给年长者带来了不少难题与不便。它也提醒我们,在智能化时代到来的时候,不能忽略科技产品对年长者会产生的困扰。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生理的反应,年龄的增长,年长者在视力、听力、认知、记忆、执行能力各方面都有所改变。例如,灵活性与协调性的下降会造成他们对科技产品的不适应。视力的障碍,使他们无法掌握新科技产品说明书和使用手册,说明书的字体及图示都很小,非常不适合年长者阅读。这些生理上的反应,使年长者抗拒新科技。

其次,心理的障碍使年长者畏惧接近数码科技,其实对科技产品的需求与兴趣,使年长者也想学习和使用这些科技产品。然而对科技知识的匮缺,让他们出现了心理障碍,觉得这些不是自己能掌握的事,他们选择逃避。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去专研,碰到不懂的问题不太愿意克服困难,从而导致越不懂越不想学。对学习新知识、新事物缺少信心的心理障碍因而出现。

其三,社会的进展,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也给年长者带来影响。例如,近年来在社区的服务中有不少使用了科技产品(如,电脑、网络、手机)的课程来指导人们使用数码科技。不少年长者参加,但很多时候,他们担心自己的学习进度慢,会影响他人;所以在学习时多数依靠家人给予的指导,但若指导者没有足够的耐心,或者指导者缺乏正确的方法,最终可能打击到他们的学习意愿。而让他们更担忧的是如果在实际使用时出现状况,谁可以即时为他们解决问题。科技产品的日新月异,也让他们无法应付。这也是让年长者对新科技却步的原因之一。

年长者“数码化生活”现状

尽管大多数年长者都了解数码科技的重要,也想学习掌控智能科技。但事实上,很多年长者却只能有限度地使用现有的智能设备,他们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生活模式中。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科技产品的基本功能,如手机拍照、聊天等。说到视频聊天,则由儿孙们帮助他们在视频上连线;至于稍微复杂一点的操作如网购、搭车、手机支付等这类需要在线上完成的流程,对多数年长者来说则是困难重重。

此外,年长者即使学会了使用手机支付的付款方式,但对网络支付的安全性及所获信息的真伪性,还是令他们感到害怕。这种对智能技术裹足不前的状况,使年长者经常觉得自己被时代抛在后头,而产生了失落感。

解决方案

如今,数码化、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互联网是一个汇集了年轻人的行业,专注于青年和中年群体需求的平台。一些机构和商家为快速发展,在设计、研发产品时一味追新求变,不会将年长者的需求与实际使用情况考虑在内。

年长者长久以来习惯的现金购物、排队挂号、在窗口购票等传统的线下生活方式,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减少接触,人工服务窗口作用已大为减弱,改为线上服务,点餐、挂号、政务……等。不少年长者因跟不上社会变迁的节奏,而产生与现代科技渐行渐远的感觉。

可见,在消除老年数码鸿沟的问题上,的确需要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相结合手段,才能在满足各类社会群体的需求上发挥作用。

因此,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该调整思路,不要总让年长者去适应新科技,而是让新科技去配合年长者的步伐呢?

我国政府近年来在推动数码化措施时,也理解到年长者的不同诉求,因此一再重申会继续保留传统、非数码化选项;而且也更多地从年长国人的角度、更大的同理心去思考如何协助他们数码转型;在产品和数码服务的设计上,顾全到他们的需要,达到简单易用的原则。在继续传统、非数码服务方式与智能服务创新并行的方式下,给予年长者更多耐心与时间,帮助年长者群体适应数码转型。

新加坡教会在推动新科技方面,也积极参与。教委、教会组织与堂区在防疫期间,继续为年长者灵修生命的成长,提供一些灵修活动:圣经与信仰知识等课程,例如周末线上慕道课程、圣经课程、圣言分享、线上念玫瑰经、神圣慈悲敬礼等。

同时一些熟悉新科技的热心教友个别教导年长者如何上网或上线,协助年长者掌握新科技,享用新科技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结语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为年长者消除数码鸿沟是一件迫切和必要的事情;然而,在为年长者面临的现实科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时,让我们谨记“科技以人为本,服务更以人为宗。”希望科技能够真正帮助年长者活得健康、舒适、安全,令他们感觉和社会仍然保持联系。

文:谢文碧

5. 在返乡的道路上前进

肉身的衰老、孤独、受遗弃人到了老年,身体各方面都逐渐衰退,我们逐渐感到很多过去能做的事情,现在再也做不到。我们现在可能也会害怕照镜子,因为过去的英俊、美丽已经逐渐消失,现在看到镜子里面的面孔,与自己心目中的、年轻时候的神采飞扬,是相差得那么的远,我们心中害怕恐惧:镜子中的那个老弱身影,会是再怎么样的衰老下去呢?接着下来的日子,应该如何的去面对、去接受比这更不堪入目的形象呢?

头顶上的黑发,是愈渐稀少,脸上的皱纹却是越来越明显,皮肤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身上的病痛是那么的多样化,我们努力遵循医生的嘱咐,可以开怀大吃的可口食物,是一件一件的减少,反而需要服食的药品,却是一样一样的加多,多少旧日的朋友都已经不在,最糟的是,我们自己也将成为家人的一个累赘,这是多么的情何以堪啊?

岁月的流逝,无情的病痛,打击着我们的健康,不知不觉中,这肉体上的衰退与痛苦,也正在一步一步的吞噬我们的意识与意志,我们慢慢的封闭自己,感到孤独、寂寞。

没有人能理解我们的痛苦,我们觉得被亲人、被这世界给遗弃了。孩子们忙碌于工作,孙子们有做不完的功课,我又何尝不了解?但是,现今的日子是真的很漫长,不知不觉中,我升起了埋怨,行为变得不可理喻,我口吐出的话,更是充满牢骚、抱怨、不满与责备。结果是愈发的痛苦、孤独,因为身边的亲人更加不愿和我们共处!

不要害怕被遗弃,不要感觉孤独年纪逐渐老大,甚至病痛缠身,难道真的是只能等待死亡,等待天主召叫,难道这段时期真的只能是这样的无奈、毫无意义吗?我们都说,“天主的安排,样样都是最好的。”

天主为什么让我们变老?为什么让我们越来越弱?为什么让我们觉得被遗弃,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孤独?天主的意愿肯定不是这样的。

耶稣在派遣门徒们出外宣传福音的时候,嘱咐他们说:“你们不要害怕那杀害肉身,而不能杀害灵魂的。”(玛10:28)。不要害怕被遗弃,不要感觉孤独,天主时时刻刻与我们同在,不要害怕那杀害肉身的,虽然肉身会逐渐衰老退化,天主仍旧在我们身边,依靠天主爱的力量,以坚定的信心,让我们的思维与精神得以战胜肉身的衰老,超越孤独与无助。

耶稣嘱咐门徒们说:“不要带钱;路上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带两件内衣,也不要穿鞋,也不要带棍杖,因为工人自当有他的食物。”(玛10:9-10)耶稣告诉我们,不必担心旅途上一切外在的需要,因为工人自当有他的食物,天主自会提供最合适的安排。我们更需要的是要放下多余的装备与牵挂,放下对外在、对身边亲友的计较和要求,认清在接下来的生命道路上,更重要的是培养与天主的亲密关系,踏踏实实的走在朝往天主国度的道路上。

耶稣还说:“你们进那一家时,要向它请安。倘若这一家是……不堪当的,你们的平安仍归于你们。谁若不接待你们,也不听你们的话,当你们从那一家或那一城出来时,应把尘土由你们的脚上拂去。”(玛10:12-14)。

放下心中的计较与得失,不用在乎人们怎么对我,不用在乎亲友用什么样的眼光看我,最重要的是我已经活出了基督的教导,我已经善待了人,我不需要发怒、不需要埋怨、天主已经把这平安恩赐了给我,只要我愿意谦卑依靠祂,这是没有人可以夺走的。

向往永久的天乡

有人说天主的计划是:“把身体方面的美和力量给年青人,把精神方面的美和力量给老人保留。”我们渐渐地失去身体上短暂的美和力量,是为让我们的精神,能集中到永生的修养上,让我们能心甘情愿地放弃那短暂逐渐衰退的部分,而向往永久的天乡。

圣保禄宗徒写说:“我渴望解脱,去和基督在一起,但我确信不疑,我必要为你们众人存留于世,为使你们在信德上,得到进展和喜乐,并使你们,同我在基督耶稣内更加欢跃。”(斐1:23-26)

我并不明白天主的旨意,但我知道青春不会永驻,我更了解惧怕、孤独和被遗弃的感觉,不只会加速肉身的衰老过程,更会增加过程中的痛苦。不管我们现在的年纪是多大,我们都是在朝往天主国度的旅途上前进,祈愿我们都能永远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坚持学习,努力活出基督的容貌。

青春不能永驻,岁月不会停留,唯一可能停驻的是我们的思想和心态。不管返乡的道路有多难多远,让我们就如圣保禄宗徒,天天活出基督的教诲,在过程中不断的得到进展和喜乐,不断祈祷,事事感谢。

文:黄锦华

Shopping Bas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