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十四圣人美丽邂逅

十四圣人美丽邂逅

当年念建筑史, 有一座经典建筑的名字甚难记。它叫做Vierzhenheiligen——仅一字却有16个字母!偏这座建筑物特别漂亮,对它的照片一见钟情的我一下子便将它纳入“此生必访伟大建筑”的名单内。后来因为古典音乐带动,生命里起了一场“德国热”,学了一点德文后知道 vierzhen 是十四,heiligen是神圣,这名字一下子又变得亲切起来。

Basilika Vierzhenheiligen 中文名为十四救难圣人圣殿,我直到上个月游欧洲才有机会走访。因为天主眷顾,“此生必访伟大建筑”名单随着年岁与旅游经历的增长越变越短 ——凡看过的一律剔除;历时数年的“德国热”也早已成为历史陈迹。

在行程中,我们夫妻俩特地在德国Bamberg市留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走访十四救难圣人圣殿。之前查过资料,这个地方不会太难去,只须从 Bamberg 坐数十分钟火车到Lichtenfels,再转搭十多分钟巴士,或步行约半小时便可到达。没想到抵达Lichtenfels 火车站后错过当天唯一可往返的巴士,欲步行却发现这地方竟连一张地图或一些通往该殿的指示牌也没有,问人也问不出个头绪。正彷徨间,忽然瞥见站外停着数部德士。其中一部车的女司机看来友善,上前询问,没一会儿即以十分合理的价格达成她载我俩往返并于参观圣殿时等候半小时的协议。

就像由一位美丽的天使引领,我们坐上女司机的车子前往十四救难圣人圣殿。这才知道它原来离火车站相当远且位于高岗上,若徒步往返并不如想像中简单。随着车子渐渐靠近圣殿,我的心开始飞跃。眼前的建筑物比我脑海中的要巨大许多,宏伟许多。但我知道它的精彩在于内部,宏伟的外表只是前奏。

从圣殿北翼进入殿堂,有着圆梦的满足感。眼前所见的一切并没令我失望:这座由德国建筑师Balthasar Neumann设计,竣工于1772年,以重叠的椭圆形和圆形来组织空间,结合绘画、雕塑,并以白、金和粉色作为主色,沐浴在充足自然光线里属于洛可可风格(Rococo)的殿堂,一眼望见便给人十分愉悦明快的感觉。我在此翼的座位跪下感谢天主。有那么巧,当祈祷完毕望向左方,壁画上所显示的正是我的主保圣方济各跪着领受五伤。他总是默默地牵引与保护着我。

圣方济各及此堂南翼壁画上手抱圣婴的圣安多尼皆不是十四救难圣人。十四救难圣人是一组源于中古时代,莱茵河地区住民因受黑死病威胁而向其求助的圣人,包括圣德尼、圣乔治、圣加大肋纳。十四人各有“专长”:比如圣德尼主保头痛者, 圣乔治主保家畜安康,圣加大肋纳主保防猝死。他们的雕像放置在圣殿中心点一个以优雅曲线设计,上有华盖的祭坛上。圣德尼手抱自己头颅,圣乔治一身戎装,圣加大肋纳脚下有车轮⋯皆神采飞扬,栩栩如生。

我俩沈醉在此堂独特的空间内,无比欣悦。此时脑海中响起一段优美的旋律——那是我在德国热时代常聆听,由德国作曲家Humperdinck 根据一则格林童话所著歌剧 Hänsel andGretel,一对小兄妹因迷路而要在森林里过夜,入睡前所唱的“晚祷”:“每当晚上睡觉时/十四天使来卫护/两位守护我的头/两位指引我的脚⋯”

歌词里所指的十四天,正是十四救难圣人。愿他们保护所有的迷途者,尤其是在信仰道路上或可能走岔路而失去方向的天主子民,阿们!

文/图:方济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