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野地上的弥撒
“在白冷过圣诞”——多么美丽的朝圣意象!深深地被广告标题吸引,我和妻于去年冬参团展开了这个旅程。
在圣诞节的前几天,向导先带我们到牧人野地参观,并告知在圣诞前夕,我团的弥撒将会在此由随团神父主持。这是个令人雀跃的消息。我脑海中马上浮现旷野里天使显现指引牧人,而后牧人在基督诞生之马槽朝拜的景象。
这些景象真的就显现在我们于牧人野地参观的第一个景点——由圣地建筑师巴路兹设计的牧人野地堂的壁上。巴路兹独具匠心,将营帐的意象带入建筑,更用玻璃砖于圆顶制造一片星光灿烂。圆顶之下有圈拉丁经文,歌颂“天主受享光荣于高天,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建筑、雕塑、文字、绘画的结合,将访客带入路加福音以下的记载里:“在那地区有些牧人露宿,守夜看守羊群。有上主的一个天使站在他们身边,上主的光耀环照着他们,他们便非常害怕。”
“天使向他们说:‘不要害怕!看,我给你们报告一个为全民族的大喜讯: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祂是主默西亚。这是给你们的记号:你们将要看见一个婴儿,裹着襁褓,躺在马槽里。’忽有一大队天军,同那天使一起赞颂天主说:‘天主受享光荣于高天,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众天使离开他们往天上去了以后,牧人们就彼此说:‘我们且往白冷去,看看上主报告给我们所发生的事。’他们急忙去了,找到了玛利亚和若瑟,并那躺在马槽中的婴儿。”(路2:8-16)
向导预定我团举行弥撒的地点并不在此,而是在离它不远的一个山洞小堂。这山洞小堂气氛与牧人野地堂壁画所绘基督诞生的洞穴相似,我的心里充满着期待。
却没想到在当日早上我们被告知原先做好的安排因故取消,弥撒不但改在下午三点,地点也易为牧人野地的一个木棚。我们无可选择依时来到木棚,只见它四边开敞,里面只有几排长凳、一个祭台,无比简陋。本该在日暮时分山洞小堂参加圣诞前夕弥撒,怎料到…我难免感到失望。
对比过去每年所参加的圣诞前夕弥撒,这台弥撒说多简单就多简单。没有教堂建筑,没有风琴,没有歌咏团…仅得随团神父的主持和所有团员的参与。但说也奇怪,在冬日的冷风中,当这台弥撒在简陋的场地按着程序逐渐进行时,我的心情竟渐渐转变。
我领略到这样的经历,更使我们贴近两千多年前的第一个圣诞。那时,玛利亚与若瑟在路上,玛利亚要分娩了,“本该”有客栈让他们住下,“怎料到”都满了,他们来到一处马槽,她便在那里产子。他们全然接受这样的安排,按天主的旨意行事。那尊贵的默西亚,选择在凡人眼中如此“不可能”的地点出世,其实是一开始就向世人宣喻,祂在一生中常常教授且身体力行的谦卑。
在那第一个圣诞,于第一时间接获救主降世喜讯的,也恰恰是当时社会地位极卑微的牧人。他们见证了初生的基督,继而兴奋地将这消息在人群中传颂。没有悠扬钟声、没有华美诗乐,借着牧人之口传开来,主默西亚诞生的佳讯便是最动听的声音。
文/图:方济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