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圣伯纳德堂

兴建新堂区

世界二战的结束带给新加坡教会崭新的成长,注入一股新气象。教友人数增加促使新堂区的建立,以应付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因此,50年代,李斯德望神父感到有必要建立一座教堂,牧养住在里峇峇利路、中峇鲁、亚历山大和乌节路一带日益增长的教友群,照顾他们的牧灵需要。

时任孟总主教于是决定在锡安路建立一座新教堂,新加坡巴黎外方传教会捐赠建堂用地,并把这个重任交付给年轻、充满干劲、热忱的纳渔民神父,负责这项工程以及筹备经费。当时,堂区所属范围内的教友家庭,不论贫富,尤其是一些富人,都纷纷捐款,筹集足够的经费。工程在1958年9月14日奠基展开并在7个月后竣工。

1959年新教堂落成。该年适逢庆祝圣母在露德显现百年纪念,特将新堂命名为圣伯纳德堂。建筑师Mr Alfred Wong 是世界大战后,前往海外受训的年轻、杰出建筑师。因此教堂现代风格的建筑,设计典雅。 其正门的外墙采用不同图案,灵活的对称组成。呈角形的外观布局是一项创新的变革设计,有别于传统的十字型设计。独特的建筑设计及教堂顶上的蓝色霓虹十字架,成了锡安路的地标,更让她荣登当年两本国际刊物;一本是专门刊登宗教艺术和建筑的美国杂志:“T h e Liturgical Arts”,另一本英国出版的金装版书籍:“ Buildings in the Commonwealth”。

3月30日孟总主教祝圣圣伯纳德堂并正式启用。当天弥撒时大雨滂沱,但是大家都认为是天主向新堂倾注满满的祝福。

1960年堂区扩建神父楼以提供更多空间和会议室。1962年加建一个礼堂。

1964年耶稣圣婴女修会在教堂范围内建设校园:克洛女校。当时每逢周五早晨,神父们都会到学校举行弥撒,弥撒后,校方安排各班级的学生轮流找神父办告解。

70年代,除了圣婴女修会,堂区和圣方济各玛利亚传教会,也建立了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当时,河水山是个贫困的地区。1969年,一群关心社会福利的人士;包括救主堂的一位圣公会牧师、圣伯纳德堂时任主任司铎董立神父和方济各玛利亚传教女修会的修女,开设了一项社会计划。他们设立了一个免费诊疗所和一个幼稚园。

修女们通过服务,把耶稣基督带到这个不认识基督的贫民区。他们关心病人、教育幼者,并协助当地的居民组织起来,共同努力解决他们的困难,以谋求更美好的生活。修女们在堂区里,参与牧灵工作,也教导儿童和成人要理,负责管理乐峰会和参与工青的活动。

堂区的发展

1997年克洛女校搬迁至更大的地点,教堂于是接收了她原来的校址,给日益增多的团体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教堂投入两百零八万的翻新费用,将学校改为“教堂中心”,并于1999年11月14日正式启用。三层楼高的中心包括食堂、视听室、主日学课室、办公室、会议室和一个圣物礼品店。

2002年神父楼的其中一个部分被改建为祈祷室。祈祷室内供奉着耶稣圣体,给予前来寻找主耶稣的教友们,宁静、慰藉和力量。

2004年4月,堂区在神父楼旁的空地,仿照法国露德,增设了一个山洞,洞里安置了圣女伯纳德向圣母虔敬祈祷的态像。山洞吸引了路过者和教友们,止步祈祷,或虔诚诵念玫瑰经。

2008年教堂大装修,隔年8月1日教堂重新打开大门引接教友,并在10月18日举行奉献感恩祭。那年堂区欢庆50周年金庆,在这个特别弥撒中,圣女伯纳德的圣髑被装置在特制的盒子,镶嵌在教堂祭台里。同时,教堂内墙挂着12个十字架,都由圣油祝圣,代表着教会的基石,即12位宗徒。

  历任主任司铎
  1959-纳渔民神父 ( Fr Pierre Abrial )
  1967-董 立神父 ( Fr Paul Tong)
  1977-邱焕煜神父 ( Fr John Khoo )
  1982-陈光兴神父 ( Fr Joseph Tan )
  1996-吴德理神父 ( Fr Patrick Goh )
  2002-张瑞龙神父 ( Fr Eugene Chong )

目前堂区的主任司铎为张瑞龙神父,驻堂司铎是杜世昌和吴德理两位神父。除了历任的主任司铎,圣伯纳德堂的驻堂司铎对于堂区发展也是功不可没。历届服务的神父包括邵中神父、卜恩友神父(Fr Pierre Bouttaz)、郑肇强神父、Fr Paul Staes、郝颂仁神父(Fr Michael Arro)和沙百里神父(Fr Jean Charbonnier )等。当中邵中神父服务了22年之久,而卜恩友神父服务了16年。

圣召的果实

过去的五十多年里,圣伯纳德堂培育了4位司铎和3位修女。他们分别是何光荣、何光辉、曾泰坤、王汉强神父以及 S r  M.Madeleine Lee, Sr Bernadette Yap 和 Sr Mary Elizabeth Lim.

团体的成长

随着新加坡土地的不断规划与发展,圣伯 纳德堂从服务堂区周遭的本地教友,到服务逐渐增加的外国教友。直到90年代末,多个牧灵组织纷纷成立,包括圣母军、学青、要理班、读经小组、家庭祈祷聚会、华文青年团、歌咏团、堂区牧灵理事会以及新慕道团等。教友的信仰生活获得丰富的滋养而能够茁壮成长。

本地中、英语团体渐渐发展起来后,堂区也开始融入其他族群团体,1994年, Keluarga Katolik,一个印尼天主教组织将活动基地转移到圣伯纳德堂,其他族群还包括菲律宾团体。这些多元、精彩的文化,给教友的信仰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

2009年圣伯纳德堂庆贺建堂50金庆,并获选新加坡国家城市发展局保留的建筑物。为圣伯纳德堂的教友来说,教堂独特的地方,不仅是其建筑的美观设计,也不仅在于一个安全和稳固的构建,更重要的,是堂区对于教友们持续的关爱、照顾和关心。

因此,一如往昔面对挑战时的奋斗精神,堂区的教友们将继续携手合作,效法圣女伯纳德,向世界见证耶稣基督的救恩。

迈向另一个里程碑

修女们通过服务,把耶稣基督带到这个不认识基督的贫民区。他们关心病人、教育幼者,并协助当地的居民组织起来,共同努力解决他们的困难,以谋求更美好的生活。

修女们在堂区里,参与牧灵工作,也教导儿童和成人要理,负责管理乐峰会和参与工青的活动。

Shopping Bas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