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
在四旬期,教会常鼓励我们以祈祷、刻苦、斋戒、施舍,悔改补赎自己的罪过,为更好的参与基督受难、死亡和复活的逾越奥迹。除了拜苦路之外,朝圣是教会另一种补赎和悔改的传统。古时的朝圣是一边徒步行走,一边祈祷,藉着忍受路途遥远风险、气候多变恶劣、守斋刻苦表达内心的悔改,皈依天主。随着时代的进步,近代的朝圣就快捷、轻松、舒适得多了。然而,朝圣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去朝圣? 朝圣能获得什么(能得到什么结果或益处)?
所有的宗教都有自己的“圣地”,在那里发生过天人接触交往的事迹。信徒们便会去那里朝圣,希望自己也能遇到神,获得神的恩典。为我们教会而言,朝圣是与拜苦路、念玫瑰经同属于热心敬礼(《天主教教理》1674)。
基督徒朝圣的关键,在于是否看到圣言成了血肉的耶稣基督,并与祂相遇。徐人心姐妹在《朝圣敲开了我的心门》一文就分享了天主如何在罗马地下墓窖小洞中,一个搁置在墙边的十字苦像来与她相遇,赐予她内心寻求已久的答案。
朝圣有如人生旅途,总有各种风浪波折。林凤玉姐妹的《人生如逆旅,有主伴我行》与我们分享她如何拄着拐杖艰辛的到法国露德朝圣,并再三遇到突发事件的经历中,体会到天主一路的临在陪伴。
教宗方济各於2020年12月31日致圣地雅格的总主教信函中提到,朝圣是与天主,也是与同行者相遇的道路,要在同行者身上看到天主。让我们从《朝圣中能遇见天主?》看看雪芳姐妹如何在她去马六甲圣十字架的朝圣团几位同行者的身上,看见天主的临在。
一定要出国才算朝圣吗?朝圣只是到某一个地方去的外在行动吗?——让我们藉《回归内心,走朝圣之旅》一文,与陈定贤兄弟一起回顾有关朝圣的圣经与教会传统来源,反省朝圣的内在含意。并藉此学习修练人生朝圣之旅的“离开”、“走向”、“到达”、“返回”,自我皈依,也归化他人。
可是,如今在疫情下,我们又能怎么样朝圣呢?
教会提醒我们信德的培育和内心的皈依比拘泥于仪式的形式及外在的敬礼更重要(《天主教教理》2581)。因此,重点不是到那里去朝圣,而是我们的心在寻找什么?——天主寻找的,是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祂的人(若4:23)。
在一本灵修经典——《清修庖厨中》(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记载了17世纪的一位圣衣会劳伦斯修士,他一生足不出户的待在修会厨房中,在那里修练出天主临在的意识。他说:“我在厨房忙碌工作中,以内在宁静的心,把天主置於我眼前,有如我跪在圣体前一样,朝拜天主,不断与祂对话,享受祂的临在。”为劳伦斯修士而言,修会的厨房就是他的“圣地”(神圣的空间),他就在他身处的神圣的环境空间中“朝圣”(以心神朝拜天主)。劳伦斯修士把他在厨房里的时间,转变成与天主临在,与祂会晤交谈的神圣的时间。当我们在全球疫情下无法出国朝圣时,我们何不尝试效法劳伦斯修士,在我们生活环境中,找出一个时间和地方,在那里以静默的心神朝拜天主?
无论是在国外的圣地,或任何我们身处的地方,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随时可以回归内心,以心神以真理朝拜天主;祂也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与我们相遇会晤。
文:海星报灵修组
2 朝圣敲开了我的心门
2004年,我受洗成为天主教徒。几年过去了也只是一位不冷不热的教友。虽然有参加教堂的歌咏团,但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爱唱歌的欲望。后来因为忙碌,便退出歌咏团,于是信仰的热忱也日愈递减了。
后来,八位孙子相继出世,家里聘请了三,四位女佣,我也时常与家人出国散心旅遊,物质生活可说是无忧无虑。然而,我却时常感到沉重的压力,心里常常很焦虑不安。我常祈求天主相助,但天主仿佛不闻不问,无动于衷。于是我开始怀疑天主的真实性,终于忍不住开口问起萧神父:“假如有一天,我发现所信仰的天主是假的,该怎么办?”神父笑笑地说“那你就不信啰!”我听了感到失望又难受。
2010年我参加了罗马与露德的朝圣团,抵达罗马的第二天,我们去参观地下墓窖。带领我们参观这个景点的是年老资深,来自香港的钟桂生神父。遊览的过程中,他很详细,很耐心地为大家讲解这个信仰的宝库,让我们亲眼见证几世纪以来,基督徒为了坚持信仰,为了真理遭遇迫害的实情。
墓窖由地下通道组成,形状如迷宫,我们只允许参观所开放的一部分。为了担心走失,大家紧跟着钟神父前行。当参观的行程行将结束,在离出口处不远之处,我突然发现另一边有一个洞口,我很好奇便悄悄地离队走去那儿。走进了洞口才发现那是一个只能容纳几个人的小洞,借助外边明亮的灯光,可看到里面并无他物,只有一个废弃的十字架苦像搁置在墙边,十字架高约六尺,又大又生锈。这是我第一次面对面这么近距离地望着十字架上的基督苦像。我仔细地端详耶稣的脸,及他被钉的手掌及双脚。凝视了一会儿,泪水簌簌落下,耳边仿佛听到有人在向我说话的声音:“孩子,你看到了吗?虽然我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外面却有那么多人愿意为我牺牲生命,我就是真理,就是生命之源的天主。”
我听了,整个人愣住了,脑中一片空白,眼泪禁不住流个不停。过了一会儿才回过了神,便匆忙走出小洞。小洞外静悄悄的不见人影,原来大家都离开了。这时忽然看见钟神父行色匆匆,很紧张地向四面张望。原来大家走出去后,发现少了一位团友,神父赶紧转身回来找我。他看到我哭得满脸泪痕,很慈祥地安慰我说:“别怕,别怕,我在这里,我会带你出去。”我告诉他我并不害怕,我只是太感动了。感谢天主,我终于找到答案了。也明白之前提及的萧神父不告诉我答案的原因,因为他要我自己去寻求答案。
信仰是一个旅程,必须靠你自己去寻求,去体验,去走这个旅程,才能与主耶稣建立亲密的关系。固然,要走近耶稣,不是非得通过出国朝圣才能达到目的。只要你心中有这个渴望,愿意打开心房,主一定会让你如愿以偿。因为主说:“你们求,必要给你们”(路11:9)。因为天主是爱,他一直很耐心地寻找我们,要把救恩赐给我们,让我们能复活得到新生命,能过着幸福圆满的生活。我这只被主寻获的迷羊,仿若福音中的税吏匝凯(参路19:1-10),我仰慕主,一心要追寻他,渴望能走近他,感谢天主,救恩终于临到了我身上。
兄弟姐妹们,主可能现在就立在你家门外敲门,你欢迎他进入你的家吗?你愿意为他打开你的门吗?感谢天主通过那次的朝圣,打开了我的心门。
我要举起救恩的杯爵,我要呼吁上主的名号,
我要在众百姓面前,向上主还我的誓愿!阿们。
文:徐人心
3 人生如逆旅,有主伴我行
2013年6月,初夏。坐在朝樟宜机场奔驰的徳士上,心里有些忐忑。低头望着我的左脚,心里担忧着,这疼痛的膝盖到底能完成欧洲之旅吗?此时,我仿佛听到一把声音说:不要害怕,你只管走就是了!
霎那间,心里踏实了。就这样,我在妹妹的陪伴下,开始了第一次法国露德朝圣之旅。
步步艰辛,步步行
虽然从小就知道露德是非常著名的圣母显现朝圣地,但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竟然有一天会踏上这圣地。拄着拐杖的我,是为左脚膝盖疼痛久治不愈,而来到这圣地。
诺大的教堂范围,从大门口走向远处的圣母玫瑰大殿,至少要一公里吧?我迈开脚步向前行,接受自己的慢,不急躁,缓缓的走,累了就短暂停驻,心里不停的回响着这首主旋律:你的脚步,带着我的脚步,一步一步都有祝福……
奇妙的是,膝盖竟然没有像往常般那么疼痛不堪,而能够顺利走到大殿!
天主,完美的旅程规划师
这趟露德的行程,我们并没有特别规划。除了主殿,听说那里也有个地底教堂,但我们却找不到入口。就在我们打消念头,准备暂时走回旅馆时,发现广场上正好举行圣体游行。
队伍中,有许多义工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我们就跟着一起走。走了大约500米,才惊喜的发现,原来游行队伍是走向地底教堂!感谢赞美主!在祂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
朝拜圣体仪式中,众人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咏唱圣歌,我静静的坐在木凳上,深深的感受到主耶稣就在身边,我的眼泪像决堤般,不停的流……
隔天,我们到浸水池,在满满的感动中,让冰冷的泉水洗涤身、心、灵。
结束后,我们走到一旁圣母显现的山洞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10分钟后这里会有一场以英语举行的弥撒,问我们是否要参与。
哇!又是一个惊喜!原来一个亚洲朝圣团的神父,将在圣母显现的山洞前举行弥撒。时间的确是安排得刚刚好!我们带着喜乐和感恩的心,参加了弥撒。
神父在弥撒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能够到这里朝圣,就是一份礼物。是的,我很感恩,这的确是天主给我的一份礼物和恩宠,也感谢圣母妈妈的代祷,让曾经迷途的我,在露德展开了信仰的新旅程。
朝圣之旅=人生之旅
犹记得在出发到法国前,神父曾提醒我,要借着这趟旅程发现天主,也寻找自己,不要把天主当“提款机”,要天主一定得治愈我的脚。所以,我带着开放的心,完全交托。
回想这8年前的旅途,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一路上内心的那股平安。
其实我们在路上发生了一些突发状况,包括在巴黎买错火车套票,需要重新买车票,差点赶不上飞往露德的飞机。回程前两天,遇到航空和铁路工人罢工、从威尼斯飞往巴黎的班机取消,得另外安排交通到巴黎、在挤满人的火车上,碰到很不友善的外国人、火车座位被霸占、疲惫的妹妹还得拖着两个人的行李,还有,黑夜中在罗马市区找不到预定的酒店……当然,我们也遇到不少天使:好心的阿尔及利亚人在巴黎车站带我们到正确的站台、善良的黑人愿意给我让座,还有在巴士车上请年轻人让座给我的男士……
尽管突发状况接踵而来,但我觉察到一路上,自己的心有着难以言喻的平安,未有过的心静如水。那是主耶稣的平安,让我们能够临危不乱应对,一切问题到最后也迎刃而解了。
坐在高铁上,望着飞逝的景色,我体会到旅途也是人生。旅途上会出现各种情况,有的让我们措手不及、有的会让我们喜出望外。我们会看到美丽的风景,也会目睹人性的不完美。若能够体会到一路上有主同行,这旅途将变得不一样。
外国旅程结束,人生旅途继续。从露德朝圣回来,膝盖疼痛一度更为严重,但在主耶稣和圣母的支持下,我发现自己能够以坦然的心去面对和接受这个病痛。然而,天主是奇妙的,就在一年后,我竟然能够行走自如了。这曾经对我来说是奢望,而天主垂怜了祂的仆人。感谢赞美主!
我,依然在朝圣的路上,期望在平凡的生活中继续发现主的存在、主的陪伴、主的教导和启示、主给予的力量……
人生如逆旅,有主伴我行,何惧?
文:林凤玉
4 朝圣中能遇见天主?
很多朋友都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给我带回圣地的松果、蜜枣和木制的玫瑰念珠串,我渴望有机会去看那棵野桑树,玛窦福音记载匝凯爬上去,遇见天主的树……疫情肆虐,去耶路撒冷朝圣,遥不可及。
幸好疫情前,我曾多次参加每年9月中马六甲圣十字架天主堂的朝圣团。记得第一次参加朝圣,那时我还没有领洗,此行完全颠覆了我对天主教古板、严肃的旧印象。
从新加坡坐巴士来回马六甲的旅程,说长不算长,说短也不算短,好几个小时里,大家除了唱圣歌外,也唱华族民谣、印尼情歌……更精彩的是:有两位弟兄,一胖一瘦,卖力的“演”相声,即兴式的互相揶揄,让我们捧腹大笑,消除长途车程的疲累,保存精力完成朝圣之行。
后来,我才知道那位瘦小精干、风趣幽默的弟兄,他背负着沉重的大包袱!原来他儿子撞伤脑部、情绪失控,每夜都吵闹,惊动邻居,夫妇无法安眠。我惊讶他怎么还有心情去逗笑大家?积极参与教堂义务工作!?这来自他大大的信德:不断祈祷、把困难交托天主。多年以后,他儿子终于康复,还得到一份安稳的工作。
这位弟兄的信德,启发了我:“交托”的力量真大,天主会在你处于黑暗时,给你加力!我决心把苦恼交托天主,越活越写意。
还记得有一年朝圣,一位弟兄在酒店门口,忽然一辆电单车飞驰而过,他的金项链硬生生的给抢走了,脖子上留下血痕。大家为他心疼时,他竟然能淡然的说,没关系,抢东西的人,也许经济出了大问题……如此包容宽恕,完完全全的印证圣言:那愿与你争讼,拿你的内衣的,你连外衣也让给他……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逼害你们的人祈祷。从他身上,我看到主的宽恕的胸怀,大爱无疆。
疫情前最后一次朝圣回程中,当大家分享见证时,一位年约30多岁的姐妹,主动要分享她的心路历程。原来她20年来,因患上躁郁症,11年9次辍学,夜夜失眠,浑身疼痛难当;她竟然自残,希望用剧痛去盖过身体折磨她的疼痛,她还打算自杀!站在栏杆前,她看着对面的教会,心里想:如果世上真有神……我跳下去,你就来救我啊!当她从1开始数,直至300的时候,她都看不到神来救她的迹象!
她反复思量:到底有没有神?祂在哪里?她暂时放下自杀的念头,开始去寻找天主!当她走到居所对面的教会前,她看到围栏挂着布条,写着: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
她紧绷的心顿然释放了,她感觉天主对她说话,给她安慰,她终于找到天主了!自此,她全心依靠主,经历多年心灵和医药治疗,从病者变成一位“朋辈专家”,她的工作是负责帮助其他要自杀的病患好好活下去。她勇敢、开怀的说,每天跟恶魔在抢人!
分享后,她还告诉大家,朝圣回新加坡后,将去医学院面试,她要学医,帮助更多的人。大家都很渴望她成功,结果她落选了。天主没有听她在朝圣中的祷告吗?!别急,天主自有祂的时间!
第一次面试失败后,这位姐妹没有放弃理想,紧紧靠着天主,直到去年,再次申请报读医科,面试成功!终于在40岁时,达成理想。如此励志的故事,报章也有报道。正如她曾分享:主使我们每一个人与祂相遇,完成祂的完美计划。她见到了天主,我呢?
感谢天主让我在马六甲的朝圣中,接触到那么多信靠天主的兄弟姐妹,不断加强了我的信德;我也用他们的见证去鼓励自困在悲伤中的人。过去,我的思维很负面,现在可不一样了。靠着主,我非常喜乐,保持正能量。我跟朋友们开玩笑说,我现在的思维是Positive的,想不到我的新冠检查也是Positive的。在隔离中写这篇文章,没有担心,只有安心,因为主陪伴着我。
只要信,去哪里朝圣真的不重要,因为天主无所不在。
文/图:雪芳
5 回归内心,走朝圣之旅
年轻时就听说每一个健康有经济能力的回教徒一生中至少必须到麦加圣地朝圣一次。尽管那时还不太明白“朝圣”的意义,心里却有了意愿:自己这一生也要到耶路撒冷朝圣。赖天主的仁慈恩宠,我和太太在2013年有机会参与夫妇恳谈会主办,由萧永伦神父带领的耶路撒冷朝圣之旅。后来到台湾学习神学后,才逐渐对“朝圣”有比较全面和深一层的认识。
“朝圣”一词源自拉丁文Peregrinus,意指离开家“穿境而过”的信徒。他们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前往一个神圣之地去,为净化身心、悔改补赎,或敬礼求恩。从中古时代起,教会就建议罪人们通过朝圣来补赎和悔改,而这种朝圣通常是单独徒步远行,在整个朝圣过程中靠沿途托钵乞讨来度日,并要做许多刻苦和祈祷,借此摆脱世俗和诱惑的羁绊,净化身心,全心皈依和信靠天主。朝圣之路就是皈依之路。其中最典型的“朝圣者”,在被天主触动皈依后,就锲而不舍的到耶路撒冷朝圣做补赎。
原来,朝圣不仅仅是到某一个地方去的外在行动;更是内在心灵的旅程,在心灵内寻找、归向天主,与祂相遇会晤。可惜的是,今日教会内的朝圣地和朝圣者虽然越来越多(在疫情之前),却有一些朝圣者为了一举多得而一边朝圣一边旅游观光购物,而失去了内在心灵与主相遇会晤的机会。
人生是一段朝圣旅程
自从人离开天主,从伊甸园出来后,便开始了他的朝圣、寻根归家之旅。但直到天主对亚巴郎说“离开你的故乡……往我指给你的地方去。”(创12:1)时,人才找到正确的方向。整个以色列民族的救恩史就是一个朝圣的缩影。致希伯来人书的作者在列举了圣祖们的信德事迹后,说他们都意识到自己“在世上只是外方人和旅客……在寻找一个家乡”(希11:13-16)。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旅程的朝圣者,一出世就展开时间之旅,直到我们归回天父家乡为止。
圣事礼仪专家潘家駿神父在《圣事是一条道路》一文中,引用拉丁文Homo Viator,意思是人生如行旅,这是教会古代传统对人生命的描述。潘神父说,“在这路程中,天主陪伴着我们,祂向我们启示祂自己,并以圣言光照我们,以圣神的德能引导我们。那条天主引导我们生命的道路也是如此,就如在旧约时代,天主子民为了预许的福地,浪迹西乃沙漠四十年的那条道路。所以,任何事都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即成……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将遇见复活的主,而我们生命也将渐渐成熟,一如厄玛乌道路上两个门徒所经验的。除了天主主动来与我们相遇之外,我们也必须认出天主,并被祂转化,为祂而活。”
教宗方济各在2015年11月10日的信函里写道:“人生是一段朝圣旅程,人是朝圣者,朝向他所渴望的终点迈进”。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於2018年2月5日在意大利《晚邮报》里提到自己“当体力缓慢衰退时,我在内心深处进行走向父家的朝圣之旅。”
朝圣四部曲:离开、走向、到达、返回
基督徒无论到那个圣地朝圣,都只是朝圣的外在象征行动。真正的朝圣,是内心朝向耶稣,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14:6)。跟随祂,走向天父,回归父家。而这条人生朝圣之旅,需要经过“离开”、“走向”、“到达”、“返回”四个内心修练的过程。
历届教宗和主教们都提到,朝圣者长途的旅程,要如天主要求亚巴郎一样,始于“离开”。需要放下,离开一贯熟悉的舒适环境、生活琐事和内心的挂虑,旧我及那些让我们与天主疏远隔离的人、事、物。这是心灵上的启程:离开自我,将自己无牵无挂地投向天主。
朝圣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 走向” 与“到达”一个特定的空间——是在至圣天主特选的“神圣时间”,到一个至圣天主临在的“神圣空间:圣地”。就如天主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在荆棘丛的火焰中显现给梅瑟,并对他说:“你所站的地方是圣地。”(出3:2,5)因为天主此时临在于此。因此我们要朝拜钦崇的对象,是临在于当下该处的天主。
教宗碧岳十二世曾说,“朝圣使人将自己的心灵转向天主,这不但使人更易祈祷,也助人恢复补赎的精神,更引人重新看清认识生命的意义。”朝圣最终要帮助我们“到达”的,是个人内心与天主相遇会晤,重新发现生命的源头和终向,让天主重塑自我,重整生活。因此,朝圣要避免匆忙、分心。务要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在内心中朝拜天主,聆听他要对我说什么。凡与天主相遇的人,无不被天主触动、治愈、释放、转变、圣化、更新的。
记得那年在耶路撒冷圣墓大殿里其中一个洞穴小堂,当我一个人静静祈祷时,内心突然感觉到有一个声音问我:你来这里找什么?你找到了吗?我那时问答说:我主,我来这里是为了找你。我找到了你,你也让我在这么多年后找回我对你的初爱。
那年在耶路撒冷朝圣的最后一天,在圣地一路带领我们的吴岳清神父提醒我们:圣地无论多美好,在我们的尘世旅途还未结束前,我们是不能永远停留在圣地,而需要“从山上下来”(路9:33,37);“返回”我们的生活,履行我们在现世的召叫和使命,与人们分享和见证我们与天主相遇后的生命。
我们在心中听到天主的召叫,“离开”俗世到圣地去,是为了“走向”天主,与祂相遇。我们“到达”圣地与主相遇,是为了“返回”生活,让在我们内的天主转变我们的生命与圣化世界。朝圣,不单单是自我的皈依,也是归化世界的旅程。皈依者,必也是归化他人者。
主耶稣说:“你们将不在这座山,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那些真正朝拜的人,将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因为父就是寻找这样朝拜祂的人。天主是神,朝拜他的人,应当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祂。”(若4:21,23-24)。所以,人真正、最终的“圣地”,不是在西乃山、大博尔山、耶路撒冷圣殿或世界上任何一个特别的地方;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因为,圣言成了血肉,为的就是要寄居在我们中间(若1:14)。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回归内心,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祂。
文:陈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