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吴诚才总主教国庆讯息

团结一致的国民

今天,我们庆祝新加坡第53个国庆日。庆祝国庆就是庆祝国家的建设,即每个公民的工作和参与。多少次我们将我们的国家视为理所当然,就像我们许多人把家庭,把教会视为理所当然一样!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国家、家庭和教会有今日,是因为无数的个人和团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为建设国家而倾注了血汗和泪水。没有每个人在生活各领域,无论大小、专业或兴趣中的贡献,我们的国家不会如此繁荣、高效、快乐、和平与进步。

在我们庆祝国庆时,作为天主教徒,我们必须与国内其他国民一起回顾我们的信约,这是我们对人民和国家的共同梦想。“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因此,适时让我们评估,作为天主教徒,我们如何忠诚地帮助实现国家的梦想。信约中所阐明的梦想超越了种族,语言和宗教。这是每个人的梦想,无论他在哪里,都会有团结、自由、正义和平等,这样所有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取得进步,找到幸福和获得成功。

人民之间的团结也是教会所寻求的。作为教会,我们被召叫“与天主亲密结合,成为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和工具。”(参阅《教会》教义宪章1)事实上,教会奥迹的核心和本质是共融。是在建立共融的爱中,教会成为“圣事”。当然,共融的建立始于我们与上主的共融。这是因为“天主的爱,藉着所赐予我们的圣神,已倾注在我们心中了。“(参阅罗5:5),使我们成为“一心一意”(宗4:32)。

但是,共融不仅仅是个人与上主之间,甚或是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之间的共融。我们被召叫把这种团结延伸到整个国家。因此,天主教徒必须为所有人民之间的更大团结而努力。在促进团结方面,我想关注两个特定领域;一是加强宗教间对话,二是建设更加平等的社会。

关于宗教间对话,天主教徒必须主动了解我们周遭兄弟姐妹的宗教信仰,以便我们能够真正地欣赏彼此的信仰,因为这就是教会对我们的要求。

“天主教会绝不摒弃这些宗教里的真和圣的因素,并且怀着诚恳的敬意,考虑他们的作事与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规诫与教理。这一切虽然在许多方面与天主教会所坚持、所教导的有所不同,但往往反映着普照全人类的真理之光。因此,教会劝告其子女们,应以明智与爱德,同其他宗教的信徒交谈与合作,为基督徒的信仰与生活作见证,同时承认、维护并倡导那些宗教信徒所拥有的精神与道德,以及社会文化的价值。

(《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2)

作为教会,我们不能往内看,并只注重建立我们自己的团体和我们的信仰,而忽略了去接触那些与我们的信仰不同,但是却在建设一个和平、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和和谐的社会上,有着许多共同价值观的人。天主教徒必须尊重他人的信仰以及没有信仰的人。在我们促进各国民间团结和友爱的任务中,我们需要推动我们的共同点,并观察是什么将我们聚集在一起。在许多方面,我们看到新加坡各宗教愿意更具包容性;不仅尊重彼此的信仰而且互相邀请对方参与各自的社交庆典,甚至是宗教庆祝。

然而,只是促进宗教之间的和谐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让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参与其中。我们还需要弥合世俗主义者和信仰者之间、信仰和理性之间的差距。目前,宗教与世俗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将信仰与理性、宗教与科学之间分隔的结果。把理性和信仰分开,有可能达不到文化和宗教的真正对话。信仰并不违背理性。然而,理性或科学不能成为生活、道德和伦理之谜的最终答案。并非所有事情都可以只靠经验证据而信。正如前教宗本笃十六世所言:

“然而,世界上深刻的宗教文化认为,将“至高神明”从普遍性的理性排除开来,是对他们最深刻信念的攻击。一个对“至高神明”充耳不闻并将宗教降格为亚文化领域的理性,无法进入文化对话。“(雷根斯堡大学演讲,2006)

因此,一个采用世俗主义的方法来宣称中立的社会,在不知不觉中偏向于世俗主义。唯一能够带来和谐的世俗主义是包容性,接受宗教和世俗主义作为建设国家的一部分,而不偏袒任何一方。倾向世俗主义多于宗教,就是忘记了新加坡之所以有今日面貌,是因为宗教在社会服务和教育方面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事实上,我国众多杰出的公民、企业和思想领袖都是宗教教育体系的产物,这体系赋予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和利他价值。削弱宗教对社会和公共空间的影响,将是否认宗教为国家所做,并持续的善行。

我们不仅要在所有种族和宗教的国民之间培养爱心和慈善,还应该超越社交友谊,分享宗教对 “人类状况未解决谜团”的解答;对于今日一如往日,那深深激动人心的人生之谜,人们由各宗教期求答复: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与目的何在?什么是善?什么是罪?痛苦的由来与目的是什么?如何能获得真幸福?什么是死亡,以及死后的审判和报应?最后,还有那围绕着我们的存在,无可名言的最终奥秘:我们由何而来?将往何处?(《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1C)这些是我们需要提出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够生活得更有深度、更有意义、更整体性和更有目标。否则,一个只有繁荣进步的国家不会使国民快乐。

建设和谐进步社会的另一个因素是使我们的社会更加优雅,这包括共享财富和资源。新加坡自夸为一个精英社会,这当然没有错。但仅仅依靠精英制度建立一个社会是不够的,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同等的机会在生活中相互竞争。有许多外在因素,例如健康、财务、人脉、智力和机遇。事实上,生活中并非人人是精英。一切都是因为恩典:出生在一个积极的家庭、遇到良好的师资和导师等等,都不是辛勤工作的结果。即使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找到好的商业伙伴或赢得商业合同也需要良好的联系和时机!我们今天的成就主要归功于恩典,而不仅仅是努力工作。因此,我们并不总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虽然有些人可能仅通过努力而达到顶峰。但事实是,生活的不公平在于因为我们并没有得到相等的才干和资源。实际上,当我们为自己是精英社会而喝彩时,意味着,原则上每个人都可以达到最高阶段,但一些其他因素会让人处于不利地位。

无论是何种原因,让人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一个优雅的社会必须设法弥合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资源的可用性,这样人人就可享受国家的硕果。否则,当富人变得更富裕而穷人变得更穷困时,它只会滋长怨恨和嫉妒,并将进一步分裂国家。富人永远不能忽视更大社区的需求。他们有责任照顾那些不太富裕的人。我们都是国家资源的管家,而建设国家是每个人的工作。因此,无论是财富还是资源,人人都必须学会与每个人分享,以便没有人会过于富裕,没有人会过于穷困!圣保禄写道:“你们的富裕弥补了他们的缺乏,好使他们的富裕也弥补你们的缺乏,这样就有了均匀。正如所记载的:“多收的没有剩余,少收的也没有不足。”(格后8:14-15)

因此我们需要找出方法,如何促进人民之间的更大团结。团结是实现国家真正进步的关键因素。进步不能仅仅被定义为技术进步或提高生活水平,而是人类的整体发展和一个优雅、关怀、富有同情心和包容的社会。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国家,让我们人民的生活有意义和目标,能为国家的成长做出贡献。同时,生活的富足超越物质层面,达致灵性、情感和审美之需。这就是建设国家的全意所在。

这就是我们对信约所作出的承诺。

在基督内

吴诚才总主教

Shopping Bas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