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之言
教会的“礼仪年”已经来到乙年常年期第廿二主日,有细心的教友发现到从常年期第十七至廿一主日,总共五个主日弥撒中的福音竟然不是继续《马尔谷福音》,而是穿插了《若望福音》第六章,因此问我教会为什么做这样的安排。
其理由如下:因为乙年常年期主日弥撒中所诵读的《马尔谷福音》篇幅较短,无法足够整个乙年礼仪年度常年期主日使用,因此特别选取了《若望福音》第六章的内容来予以补充。而之所以在卷帙浩繁的圣经篇章中特别拣选了《若望福音》第六章,因为耶稣在这章福音中为我们讲述了生命之粮的言论,而这段永生之言乃是新约中有关圣体圣事的最高峰表达,同时也是我们信仰的最核心道理。在此,教会还做了一项精心的布局,就是将这段信仰的核心经文安置在礼仪年度的中心位置,也就是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以上的五个主日,而这正象征了圣体圣事就是位居我们基督徒生活的最核心处。
当耶稣结束这一大段极其艰涩,但却又是最核心的信仰教导之后,结果是听众觉得耶稣的言论生硬,于是群众中的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门徒,因为无法接受便一个个离祂而去时,然而耶稣并没有因为门徒的拒绝而妥协祂的教导,祂反而利用门徒的离去更进一步挑战祂的十二位宗徒:“难道你们也愿意退出吗?”我们不难想像,为这十二位门徒来说,这一定是一个让人如坐针毡、困难决定的回答。如果你有一天发现你一心一意追随的这位耶稣跟你所想像的那位耶稣不一样,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
或许这个问题离我们并不是很远,它可能早就已经逼到我们的眼前,只是我们不情愿去正视它罢了。想一想,你所追随耶稣的目的,与那些因为看见耶稣行增饼奇迹,而带着自己对耶稣的想像,前来寻找耶稣的群众究竟有甚么不同?再进一步想一想,你平常祈祷都求些甚么?或许在比较之下,我们就会发现到惊人的类似!经验增饼神迹的群众和门徒所追捧的耶稣是一位可以带给他们温饱的救世主,而许多人所追随的耶稣是一个可以带给更多金钱,更响名声、更高学位、更好成绩、更高权位、更好享受、更加优秀、更富健康或是更拥有世俗平安等的万应公,因此有那么多人在两千年前亲耳听耶稣讲论生命之粮的言论,却有听但听不进心里,甚至起了反感;两千年后今天的许多人透过福音,又听耶稣讲了无数遍,却仍然没有入心更多。难怪福音这样记述说:“耶稣的门徒中有许多人听了祂讲的话,便说:‘这话太难了,谁能听得进去呢?’”
没错!众人就是想要生命,所以才来找耶稣并要强迫立祂为王,不是吗?但人们所认识的生命往往是按照人有限的生命视野和幅度去度量生命的广度与深度。因此许多人把生命局限在名牌衣服、鞋子、珠宝以及足够吃喝的东西或是世俗的功名成就上,总之,人们习惯以物质的价值来衡量生命。然而耶稣却是来告诉我们:“我就是从天降下来的生命之粮;谁若吃了这食粮,必要活到永远。……如果你们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在你们内便没有生命。”耶稣不要我们的生命受肚腹和欲望的掌控和支配,祂要我们努力追求那会为我们带来永恒生命、从天上降下来的食粮,这食粮才能够满足到我们生命最深切的渴望。是的,只有耶稣才能触摸到我们生命最迫切的需要。
事实上,耶稣并不是不喜欢我们得到物质的好处、世俗的成功,但祂更是要我们不要被有限度的生命牵绊住,而能得到真生命。譬如在《路加福音》荡子的比喻中(十五11-32),小儿子为了得到他自己所认为和所要的生命,所以离开父家去追逐他自认为的美好幸福,结果他失去了一切的生命,连他自己所认定的生命也一并赔了进去。但是当他回到父家的时候,凡他所寻求的生命,反而在家里得到了,而且是更丰富的生命。是的,我们所想要得的这些世俗物质的东西,最终还是要在父家中才能真正获得和拥有,且拥有得心安理得;如果是在父家以外得到这些东西,它们反而会受摧残和糟蹋,并且不仅无法为我们的生命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带来灾祸。
群众和门徒想要从可见的食物中得到生命,耶稣却是要藉着属神生命之粮的供应,赐给他们真正的生命,而惟有在主耶稣内才能使生命最深的需要和渴望获得供应与满足。伯多禄应该是领悟了这条生命之道,所以当别人都离开了耶稣,我们却是听到伯多禄坚定地回答说:“主啊!惟独祢有永生的话,我们还投奔谁呢?我们相信,而且已经知道祢是从天主那里来的圣者。”这是一个多么绝妙的信仰宣誓。在此,我们看到了伯多禄灵性生命的重大进步与成长。
最后,让我们祈求耶稣帮助我们打开心灵的眼目,一如他帮助伯多禄一样,也帮助我们的灵性生命更加成长与成熟,透过生命之粮、透过圣体圣事,而让我们认识到耶稣并不是会将食物无中生有的魔术师,而是经验到祂就是那永恒的道路、真理与生命。
文: 潘家駿 神父/图:网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