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滴巨大的泪
当这篇文章见报时,四旬期已过了大半,我们即将进入由圣枝主日掀开序幕的圣周。圣枝主日,那是“来过节的群众,听说耶稣来到耶路撒冷,便拿了棕榈枝,出去迎接他,”(若12:12-13)极喜悦的日子。然而,当“耶稣临近的时候,望见京城,便哀哭她说:‘恨不能在这一天,你也知道有关你平安的事;但这事如今在你眼前是隐藏的…’”(路19:41-42)喜悦里竟有哀愁。
在圣城耶路撒冷之外的橄榄山上,有一座叫做主泣堂 (Dominus Flevit Church ) 的教堂,是为纪念这事迹而建的。这项目由圣地建筑师巴路兹( Antonio Barluzzi )负责,竣工于1955年,设计非常独特。
主泣堂具象征性。它柔美的弧顶使其外表有如一滴巨大的泪,四个角落的柱上还有贮泪石瓶,比喻哀伤。它更特别之处在于内部。一般的教堂祭台后面为一面墙,然而在这里的却是一面窗。建筑师因地制宜,让我们透过这面窗见到远方的圣城,就如当年主耶稣遥望耶京。
但如果只是个窗洞,在视觉上还不怎么样,是加了窗花多了层次感而更显得丰富。这也是个充满象征性的窗花:中心点呈现的是面饼和圣爵,其下是一排荆棘,显示了当日主耶稣荣进耶京时,摆在祂面前的路径。
我是在一个冬日的下午随团来到主泣堂前。那时已近黄昏,斜阳将此堂及四周的景物渲染得特别动人,冷清中带有忧郁。教堂不大,因造型而显得出众。由于里面正进行着弥撒,我们先在它前面的平台望向圣城。山与城之间隔着克德龙谷,坡上尽是墓园——世人人间之旅无可避免的终点。
当年圣殿依然傲立城中,而主耶稣预言耶京的仇敌会荡平她,“在你内决不留一块石头在另一块石头上,因为你没有认识眷顾你的时期。”(路19:44)。果然,在公元70年,罗马兵队将京城连同圣殿摧毁。今日,圣殿仅剩得一面“哭墙”,放眼望向圣城,却可见一栋雄伟的建筑物正对着主泣堂,那是覆盖着耶稣基督圣墓的圣墓堂。多少年来圣墓空置着,因为主耶稣死后三天复活,早就离开了它。
主耶稣在橄榄山哀哭过耶京后,还要在山上的革责玛尼庄园经历一次巨大的感情冲击。那是在受难前夕,祂“屈膝祈祷,说:‘父啊!祢如果愿意,请给我免去这杯吧!但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祢的意愿成就吧!’…他在极度恐慌中,祈祷越发恳切;他的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路22:41-44)摆在祂面前的路是何等艰苦的路,而祂完全按照天父的意愿去完成任务,只为了拯救世人,赎世人的罪。最终,主耶稣以复活的荣耀点亮了我们的生命,使我们在完成人间的旅程后,都有机会归于天主。
主泣堂的弥撒完成后,我终于有机会入内亲睹它著名的窗与窗花。纵使参团行色匆匆,我还是静下心来祈祷,感谢主耶稣为我受难,以祂的身体和鲜血换取我的救赎,同时召唤我成为天主子民。
五年前的圣枝主日我第一次挥着棕榈叶跟随队伍走进教堂,“正式”将主耶稣迎入心中;之后的复活节我因受洗而获得新生。此后的路程充满着巨大的挑战,幸而天主不断地引领着我。想当日主耶稣哀泣耶京,祂流的泪不仅满载对京城行将被毁的悲情,也包含对人性远离天主的哀恸。主爱我们,且让我们只做令祂欣悦之事,不再让祂为我们而哭泣。
文/图:方济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