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礼有一条路,是以一位华人天主教神父命名。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好牧人,也是新加坡殖民地时代,最激励人心的英雄之一。这条路以李斯德望神父命名是为了表扬他在1920年代协助从汕头来到万礼移居的潮洲难民,并在万礼发展出一个天主教村庄。政府将这条从万礼到惹兰乌鲁三巴旺,长而曲折的道路命名为李斯德望路(史蒂芬李路)。
李神父的第一项重任是在1928年。当时,他担任圣伯多禄圣保禄堂的本堂神父,负责照顾华人天主教社群。当 E J Mariette 蒙席在视察圣德肋撒堂的建筑工程时,不幸被掉下的木板击中而去世。就这样,李神父也继承了负责监督为福建籍天主教徒兴建的圣德肋撒堂。新圣堂在1927年开始兴建,以圣女婴孩耶稣德肋撒(St. Therese of the Child Jesus)(小花)命名。教宗比约十一世也在同一年宣布圣女为所有外方传教主保。
圣堂的建筑竣工和村落的形成
圣德肋撒堂最终于1929年建成,却没有本堂神父,直到1935年李斯德望神父被委任为本堂神父。这间雄伟的圣堂从竣工直到1935年都相当沉寂。这是因为当时的甘榜巴鲁是个被视为“荒凉”的地方,而且在修船厂工作的少数印度籍天主教徒散工,也无法成为圣德肋撒堂的稳定社群。虽然这间圣堂原为福建籍天主教徒而兴建,但当时他们大多数定居在东海岸一带,居住的地方离圣堂太远了。因此,有必要在圣德肋撒堂周围创建一个天主教社群。
为了让堂区蓬勃起来,李斯德望神父提出在圣堂附近建立一个天主教村落。既然当时来到新加坡的加尔默罗会修女们也需要一所修道院,李斯德望神父很自然地再次开始建设。因此,在1934年,6.75英亩的土地被收购了,这片土地大部分曾是旧的私人墓地。土地开发于1936年开始,而建造加尔默罗修道院,即六间洋房和十间营房的计划,到了1937年也确定了,这些都在1938年完成。洋房皆以“小花”命名,例如 Teresa Point,Teresa Gap, Teresa Ghaut, Teresa Holt, Teresa Kiosk。之后,在李神父的建议下,主教于1938年,在武吉德肋撒兴建了耶稣君王加尔默罗修道院。就这样,第一个默观修会就在新加坡开始了他们的神圣工作。李神父就成为他们的神师。
战争来了
1941年12月8日,战争在新加坡爆发了。当天凌晨4时15分,第一批炸弹落在拉丁马士、石叻路、北干拿路和合乐路。与此同时,日军也从马来亚北部开始,由陆路入侵新加坡。战争使许多从马来半岛来的人滞留在新加坡。当中也有从北方为逃离战场而来的人,他们有些人躲避到甘榜巴鲁。可是,战争也来到了“小花”。1942年1月9日,武吉德肋撒首次被轰炸。加尔默罗修道院的石棉天花板也随着爆炸的震动而脱落。
尽管岛上正面临从长堤而来的侵略,处于生死战斗中,但是在被占领的黑暗日子到来前,还急需完成一些天主的工作。圣德肋撒的首位“儿子”黄金狮神父(Fr Louis Wee)于1942年1月18日在榜鹅圣方济萨威修院晋铎。他在晋铎后,立刻被派遣到圣德肋撒堂,协助李斯德望神父,直到1942年5月10日。
1942年2月3日,邻接神父楼的厨房被轰炸。隔天,英军占用了武吉德肋撒,并把它改成防空基地。圣堂场地受到严重的轰炸,而且在2月13日,四枚炸弹更破坏了圣堂的屋顶、厨房前方(造成这座建筑物的屋顶瓦片全毁)、圣堂前方和通往圣堂的道路。日以继夜,炮轰连绵不断。新加坡最终在2月15日向日军投降。
2月10日,在一位日本军官的巡视后,学校、圣堂、神父楼以及住宿小屋(圣堂旁边的水手宿舍)获得一封豁免军事检查和占领的信。尽管得此豁免,圣器室还是在两天后遭到两位日军的检查。李斯德望神父就是在这里差点儿被刺伤,而黄金狮神父则意想不到地被掴了一巴掌。这事件使李神父大为震惊,造成他精神崩溃,必须隐退到主教府休息。黄神父就接替了他的职务。但是这经历并未削弱李神父的热忱,即使是在休息期间,他还是着手监督在沙琳路修建的嘉诺撒修院,并完成修院增建的紧急部份。他从1942年3月8日至5月10日一直忙于此工程,过后才回到圣德肋撒堂。黄神父则被派遣到圣伯多禄圣保禄堂服务。
在武吉德肋撒的天主教村落也未能幸免被轰炸的命运。住宿小屋变成了避难所,收容那些房子被毁、失去家人和无处可去的人。当日军四处搜索女人时,住宿小屋也成了她们的避风港。圣德肋撒中英文学校当时也被辟为避难所,收留无家可归的人,当中有好些来自马六甲。
和平的到来
1 9 4 5年8 月1 1日,紧急警报响起,谣传战争即将结束。这正是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的时候。8月20日,昭南新闻 (Syonan Shimbun) 证实,日本确实向盟军无条件地投降。所有待在新加坡的人都迫切地等待英军回来。当盟军开始在港口登陆时,在武吉德肋撒的圣德肋撒堂教友,都出来迎接他们的解放者。李斯德望神父甚至让一些人到钟楼看士兵们的到来。圣堂的钟声也响起,以示欢迎。终于解放了!
1945年9月9日,李斯德望神父在日本占领结束后作第一次的讲道,因为在日本占领期间讲道是被禁止的。他在讲道时,情绪激动,充满了对全能天主的感激之情,却没有对日军存有怀恨之心,虽然他自己在他们手中深受其害,导致他精神崩溃。最鼓舞人心的是,他激动地叫大家站起来唱“天主救助国王”。他还指示敲响圣堂的五个钟,声音越响亮越好,把欢乐的钟声传遍甘榜巴鲁四周。
第二天,李神父为那些在战争中遇难和所有被日军屠杀的人们,献上一台炼灵弥撒。隔天他也举行了感恩弥撒。此外,也举办了一个特为那些被安置在丹戎巴葛的饥饿战俘的 “历史性猪肉聚会”。
在1945年9月16日的圣堂聚会,李斯德望神父为那些挨饿的堂区教友发出另一项请求。当他呼吁英国军队给他们香烟和巧克力时,也同样获得巨大的回响,由HMS Duntroon运兵船的司令,Lloy船长带头慷慨捐赠。
战争不但震撼了人心,土地和房屋也被震得支离破碎,情况严重。战后就是收拾残局的时候了。重建圣德肋撒堂的重任再次落在李斯德望神父的肩上。李神父以其一贯的方式,想尽各种途径,确保能有足够的资金重建被战争蹂躏的圣堂。圣堂和沿着武吉德肋撒路的所有房子都被日本的炸弹破坏了。新币 101,500 元的索赔款项在1947年4月7日呈递给战争损坏委员会。然而,四年后,委员会只支付新币350元作为初期付款。直到1952年10月30日,委员会评估损坏的数额为新币 53,055 元,但结果也只支付一半的钱。这些钱就用来修复圣堂。
1948年5月21日,Francis Spellman枢机和Fulton Sheen蒙席在其远东之旅期间到访圣德肋撒堂。他们视察了圣堂被炸弹破坏的痕迹,Sheen蒙席过后说道:“我知道这间圣堂被炸弹击中。可看到的唯一证据是存留在十四处苦路中其中一处的弹片痕迹,很适当的保留着,就好象圣勿落尼加的面纱在苦路像上。在某种程度上,它标志着基督自己痛苦的延续。尽管面对所有的破坏,这个堂区的教友都团结起来支持他们非常杰出的神父,而且更新了他们的宏伟建筑。”
李斯德望神父的确是圣德肋撒堂史册中一块非常重要的砖石。1956年2月16日,李神父在圣德肋撒堂庆祝了他的晋铎银庆。许多其他堂区的教友也出席了他的晋铎银庆弥撒,为他对新加坡教会的巨大贡献作证。
1956年11月19日晚上,李斯德望神父,“一年四季无休息的男人”被主蒙召,享年60岁。
作者:Clement Liew/译者:杨奕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