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走上读经台

走上读经台

五年前在圣伯多禄圣保禄堂领洗后,慕道班的负责人让我在一堂弥撒将结束前向出席者分享信仰路程。十分欣喜接到这样的任务。我用平凡的声音,叙说一段奇妙的经历。

这事过了一阵子,新教友被鼓励参加教堂的一些组织。正犹豫要不要加入圣言宣读小组,有那么巧在一堂弥撒开始前,碰到一名圣言宣读小组组员和组长在一起谈话。这名组员一见到我便说:“兄弟,那天你的讲述蛮不错的,不如加入我们的队伍吧。”随即向组长推荐。就这样我走上了读经台——你道真是巧合?

已忘了第一次宣读的经文是什么,只记得之前组长已给我基本训练,当日还特地在同一弥撒做“第二圣言宣读员”相陪。“第一圣言宣读员”在进堂时须高举大而厚的福音,还要步上圣所将福音放在祭台上。做这些时我既紧张又感觉充满着天主对我的恩宠。当走上读经台时心跳加速,可幸这第一次的任务没出差错。

没出差错是宣读圣言最起码的要求,在往后的岁月里我更在神父的培训、组长的指导、组员和教友的反馈中成长,在发音、语气、速度等方面改进。每一回读经,事前的充分准备——包括个人对经文的反思、分析和重复朗读——绝不可免。弥撒前也定会与搭档一同祈祷。我常祈求天主派遣圣神指引,使所宣读的圣言字字清晰,能进入众人的心坎里并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这五年的宣读圣言,我亲睹圣伯多禄圣保禄堂建筑的三个阶段:未修复前、修复中、修复后。修复期间两年在大帐篷里举行弥撒,偶尔会有风翻动读经台上摊开的经书。有一位组友因风将本来要读的那页经文翻到另一页,竟错读了当天的经文,事后向主祭道歉。

我觉得不可思议,假如事前准备充足怎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呢?几个星期后轮到我宣读,当天的经文是出自保禄宗徒的一封书信。念完书名照着眼前的文字读了一句,才发觉内容不是我所准备的。怎么办?要将错就错读下去,还是停下来翻到正确的那页,重读当日的书信选段?顿了一顿便硬着头皮选择后者…所以做人是不可有一丝骄傲的。

修复后的圣伯多禄圣保禄堂有个多角形的读经台,很有旧式读经台的韵味。“原装”的旧式读经台在我国天主堂里仅余一个,就在市区的圣若瑟堂。这个哥德式读经台呈八角形,上有华盖,下设木梯。其位置按传统设于教堂正厅最靠近北翼的柱子。

想当年没有麦克风,神父登上正厅高台讲道,不但使教堂里的人都能更清楚地看到他,声音也因木盖的反射而达到扩音效果。相对来说,此圣堂内的读经台十分简单。但它与其他天主堂设于圣所的读经台一样,是现时弥撒中读经、答唱咏,讲道与领念“信友祷词”之处,无论式样如何简单,依然尊贵。

所宣读过的经文中我最喜爱的是复活节前夕守夜礼弥撒,出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其中两节:“譬如雨和雪从天降下,不再返回原处,只有灌溉田地,使之生长萌芽,偿还播种者种子,供给吃饭者食粮;同样,从我口中发出的言语,不能空空地回到我这里来;反之,它必实行我的旨意,完成我派遣它的使命。”(依55:10-11)

感谢天主让渺小的我在这辉煌的景象中作为祂的工具,作出卑微的奉献。

文 / 图:方济虎威

Shopping Bas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