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类别: 神学之友


教宗文件的初探与浅释(上)1736
为适应世界不断变化,回应各地和教会需要,教宗颁布各类文件。这些文件目的是道明天主教信仰的界限,挑战具争议性的观点,鼓励或遏止教会内各种行动,并阐明教宗的行事优次。
然而,许多人,包括大多数的教友,对于教宗颁布的文件,如通谕、劝谕、公函等都不很了解,因此藉这文章,作一较详尽解释。

我们的神学学习之旅……1734
感谢天主让我有机会参与新加坡神学院线上课程。我目前是神学文凭班的学生,经过神学证书班的学习,更能感受及意识到生活中的灵性生命的成长和增进牧灵实务的知识和意义。


下篇:若瑟为何改变想法 (1724)
从本文的上篇“若瑟曾否怀疑玛利亚”中,我们认识到若瑟从未怀疑过玛利亚对他诉说的天使报喜和因圣神受孕这一事实。既然若瑟相信妻子是天主特选的贞洁福女,为什么还要远离玛利亚,“暗暗地休退她”呢?简单来说,因为若瑟在天主面前是个义人,他才作出这个艰难的选择。

我的毕业组曲 (1723_2)
三月下旬接到神学院职员电邮,通知可预约往办公室取文凭和成绩单。这显示我六年的学习旅程正式完结。今年也像去年一样没有毕业典礼。
一个晴朗的早上,依时来到学院。入口大厅空无一人,而十字架上主耶稣苦像依旧。在一片清宁中,和煦的阳光透过玻璃斜照在墙上、地上,仿佛奏起一首光与影之歌。 啊!那不就是我的毕业组曲!

上篇 : 若瑟曾否怀疑玛利亚(1723_1)
新加坡武吉知马的圣若瑟堂的门面上,刻着一条醒目的金字:VIR JUSTUS ET FILIUS DAVID 。这是在2012年圣堂翻新装修时加上去的拉丁文。你注意到了吗?翻译成中文,意思是:义德之人/达味之子。这句话究竟有什么重要性,竟然会被放在这么显要的地方?你是否曾经默想过这些文字对我们的意义呢?

空无自己,消失在天主内 1722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在天主教灵修课所学到的,对我而言是:空无自己,消失在天主内。
还记得在课程开始时,我在学习问卷写下对这门课的期望:“能够对灵修有更一层的认识,包括一些理论知识。同时,希望了解和学习不同的灵修方式,和进行操练。”如今,课程结束了,我心怀感恩,因为我所收获的,远比自己的期望来得更丰硕。

厄玛乌之旅 1720
在这初冬的寒夜,窗外雪花纷飞,而我却沉浸在天主圣神透过陈定贤老师的“天主教灵修学”课程带给我的温暖、喜悦和感动中!回顾灵修学十六堂课的学习过程,无异于一趟厄玛乌之旅。我仅以下面三点与大家分享。

依照良心作判断 171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面对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凭良心作出判断。现代伦理神学很重视对于信友们的良心培育。本文会以圣经典故及生活实例来分别解释良心的两种分类方式,即1)按良心运用的时间分类;2)按良心判断是否符合伦理道德客观规范分类。最后再简述良心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