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的圣若瑟堂
有许多战争故事是新加坡人可以讲诉的,然而,能够分享这些心酸可怕战争故事的人却不多。这包括了新加坡圣若瑟堂在二战期间的故事…。
在战火线上
连日在新柔长堤彼岸(马来半岛南部)以炮火轰击后,日军于1942年2月南下入侵新加坡。当时,日军分三支列队,日军第十八师往林厝港前进;再往登加空军基地和蔡厝港进攻岛国,然后直趋武吉知马进行猛攻。日军第五师也在格兰芝沿武吉知马路上段进攻,展开激烈战斗。由日本帝国卫队所组成的第三列日军队伍穿过樟宜,向南大势进攻,把英军和盟军打得落花流水。1942年2月15日,驻新加坡英军总司令在离圣若瑟堂不远的武吉知马福特汽车厂亲自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正式将新加坡的主权交给日本。
无巧不成书,圣若瑟堂就坐落在两侧战火线上的武吉知马区。当时,岛国的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都在日军向前推进的路线范围内,该区居民饱受日军的炮轰。后来,当这些地区被占领后,盟军以炮火报复还击,导致整个区域陷入战火交叉中,造成严重的破坏;居住在该区的教友们也焦虑地逃生。一位住在武吉知马圣若瑟堂的神父回顾那段两军交战、炮弹降落的日子…。
“…圣加俾额尔会的会士们到武吉知马圣若瑟堂旁的初学院来避难。在2月6日,日军越过柔佛海峡,进入新加坡岛屿,通过武吉知马向前挺进。在2月8日,日本空军开始轰炸在这一区的盟军。一枚炸弹落在初学院,将之彻底摧毁。当避难的会士们从防空壕出来时,映入眼帘的尽是一片凄凉的情景;周围的一切建筑物都已被夷为平地。当教会接到圣若瑟堂被轰炸的消息后,主教和 Bonamy 神父随即各别开了车子到圣若瑟堂来把会士们送往圣若瑟书院。当任的本堂陈神父和三位加俾额尔会会士则留下来照顾收容所里的孤儿。隔天,英军队伍撤退,紧随其后的是日军的第一波侵袭。居住在武吉知马区的教友们为了躲避日军残酷的暴行,惊慌失措地逃到圣若瑟堂去避难,以寻求神父和修士们的庇护。虽然当时四周炮火连天,但这所圣堂却没有受到影响。这也许是有圣职人员在教友们当中,阻挡了残酷暴行的发生。几个月来,尤其是在夜间,教友们都聚集在圣堂内祈祷,祈求护守天使的护佑。”
在战火线上,新柔长堤和武吉知马一带的教友社群遭受了极大苦难。除了许多建筑物被炸毁外,许多无辜的性命也在战乱中丧亡;到处惨遭战火的蹂躏。“有一户住在教堂附近的人家被炮火击中,全家丧亡。”一位目睹了这可怕一幕的圣若瑟堂老教友,直至今日仍然无法原谅日本人的所做所为。
爱你的敌人
很奥妙的,首个上主慈悲的大能就在侵略者间发显出来了。在英国投降前几天,于1942年2月11日,澳军和印度大队为守护着武吉知马村的防御阵地做出最后的努力。当时在圣若瑟教堂外的地区已遭肆虐,澳军遭受到惨重的人力伤亡,而印度军也参与了“可怕的赤手和刺刀搏战”;就在他们对日军队伍展开猛烈炮火反攻下,澳军竟然轰炸了圣若瑟堂!
“当时所有的日本重要人物都寄居在圣堂洗手间旁的建筑物内,即是胡文虎先生捐赠给儿童城的建筑物。澳军以约150公斤的炮弹轰炸此建筑物,一枚炸弹正好击中此建筑物。炸弹在降落处造成了一个大窟窿,但却没有爆炸。日军才刚攻占了圣若瑟堂并把它设为日军通讯基地。英军找出了其位置,(澳军)接着就轰炸它。击中此建筑物的炸弹并没有爆炸。当时所有(日军)军士——将领与士兵列队,向圣若瑟态像鞠躬敬礼,然后再继续往前进。”
当时虽无法肯定澳军是否知道日军驻扎在圣若瑟堂的通讯中心内,但他们投落在圣若瑟堂而没有引爆的炸弹,则成了战后多年的遗物。后来,圣加俾额尔修会的 Galmier 修士把炸弹安全、妥善地处理了。圣若瑟的确示范了如何以一颗包容之心去爱我们的敌人。
作者:Clement Liew /译者:蕙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