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驴子说话

户籍纪二十二至二十四章有一段关于巴郎先知的故事。话说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后,在旷野里流落多年,历经征战,也日益强盛,最后来到了约旦河东的摩阿布旷野扎营,准备进入对岸的福地。当时摩阿布的君王巴拉克,畏于以色列的强大,遂差人远道前往邀请“先知”巴郎来诅咒以色列。巴郎虽然没有信奉以色列人的天主,但也敬畏祂,不敢接受这个差事。不死心的摩阿布王,又派要员带着重金厚礼再度来访。巴郎答复使者说,“既使巴拉克给我满屋的金银,我也不能做任何大小的事,违犯上主我天主的命令。”(22:18) 但梦中天主告诉巴郎姑且去罢!

第二天,巴郎就骑驴上路,赶去办事。 结果路上却发生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一位天使持刀三度挡在途中. 驴子看到天使,就择小路闪避而行,最后无路可躲,就趴在地上。但巴郎却看不见天使,不知驴子为何不听指使,就一再鞭打牠。终于驴子生气了,开口诘问巴郎。 这时巴郎才开了眼,看到天使站在路中。于是巴郎向上主告罪说:“我犯了罪,因为我不知道是你站在路上阻拦我。现在,如果你以为不对,我就回去好了。”(22:34),但是上主仍然允许巴郎前去,但告诫他:“你只应说我吩咐你的话”。巴郎到了摩阿布后,不但没有诅咒,反而以神喻祝福了以色列。

显然我们不能按字面诠释这段经文。有关天使挡路和驴子说话等细节都是讲故事的手法,不可当着真实情况来理解。就像其它故事所说的乌鸦和狐狸讲话的描述一样,都只是用一种寓言的写作手法来表达一些“教训”。 读者和听故事者会随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幻感到情绪波动,对故事人物的遭遇感到疑惑、紧张、不平和错愕。当读者对故事的发展感到难以抓摸,作者就达到其写作的效果。

话说回来,当巴郎对摩阿布王派来的使臣说,“给我满屋的金银,我也不能违犯上主我天主的命令”时(22:18),有些人认为他的回答只是表面拒绝献金,其实是暗示自己要求的报酬。但也有诠释者认为他虽然不是以色列的先知,却也是一个敬畏天主的人,因此他确实是不愿意做违犯天主旨意的事。更好说,他不是一位坏先知,而是一位想要学做好先知的人。毕竟他是个外邦人,没有以色列人的历史和宗教经验。他只是想靠自己的小聪明去试探天主的事。

前者认为当巴郎第一次受邀去诅咒以色列时,他已经得知这个民族是受祝福的,不可咒骂。因此他若真心敬畏天主,则在第二次受邀时,就应断然拒绝,而不是含糊其辞,说什么“看看上主还要对我说什么”。(22:19)后者则认为巴郎既然不是来自以色列传统,自然不懂得天主对以色列人的许诺,以及天主为什么不让他诅咒以色列,致使他们不能顺利进入允许的福地。

经文通过寓言的方式,以一只驴子来说明天主的计划,并以牠做为纯真、无欺、服从的象征,显示牠比巴郎更懂得顺从天主的旨意。巴郎虽有人的机智,但却需要学习驴子的精神,才配做一位称职的天主的先知。故事的结局是巴郎到了摩阿布后,不但没有诅咒,反倒四次以神喻祝福了以色列。这说明人算不如天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最终天主对以色列子民的允许必要实现!

文:萧永伦神父

Shopping Bas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