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 在准备耶稣苦难与死亡的四旬期间,你看见天主,看见希望吗?

1.    简介

很快的,我们又进入四旬期。但耶稣的苦难与死亡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目的与终点;我们更要专注的,是四旬期这个藉默想耶稣的苦难与死亡净化我们身心的过程最后要领我们达到的目的:耶稣的复活。所以我们不该是垂头丧气,愁眉苦脸的四旬期基督徒;而是复活的、有希望、喜乐的基督徒!即便在受难前夕,耶稣也应许门徒:“你们心里要喜乐,并且你们的喜乐谁也不能从你们夺去。”(若16 : 22)

教宗方济各在一次公开接见活动时,勉励信友们说:“基督徒是希望的使徒!”因为“真正的基督徒因着复活的力量相信没有恶是无限的,没有黑夜是无止境的,没有人永远是错的,没有仇恨是爱所不能克胜的。”

这期的专栏,我们的组员在文章中分享了他们从不同角度和生活层面体验到的希望:雪芳姐妹在她生命的黑暗低谷中,通过一位好姐妹邀请她参加慕道班而认识、信靠主,从而获得希望,走出黑暗。

早报的一篇有关一位吸毒的母亲被女儿感动,而终于远离毒品的文章让石燕姐妹看到在天主内的希望。

国泰兄弟则从生活中的一场意外事故,及家里发生的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体验到信德与望德所产生的效果。

住家附近发生的自杀事件,及自己从小常做恶梦,使玫瑰姐妹对那些活在痛苦、恐惧、绝望中的人感同身受;从而想到让基督在生命中做主为王所带来的希望,并决定要认真地度这个四旬期,做身心灵的操练。

定贤兄弟从被囚于纳粹集中营的精神治疗教授,弗兰克的《活出意义来》,学到如何在绝望中保持希望。他也分享了前教宗本笃十六世的通谕,提到有两个场合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及培养希望,以及教宗方济各注视十字苦像的灵修操练。

耶稣说:“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若11:25),又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14 : 6)。

让我们以圣咏71篇,向天主,我们的希望祈祷:“我主上主,你是我的期望,你是我自幼唯一的仰仗。我自从在母胎中,就仰赖了你,尚在母怀中,你就是我的托庇;我全心的希望,时时寄托于你。在我年老时,求你不要抛弃我,在我气力衰弱时,不要远离我。天主,求你不要远离我,我的天主,请快来救我。我仍不断地期望你,每日加倍地赞美你。我的口要传述你的宽仁,终日不断宣扬你的救恩,因为我不知它们的数额。天主,即我发白年老,求你也不要离弃我,直至我将你的威力宣示给这一代,将你的奇能传述给下一代。你曾使我经历许多困苦艰难,现今仍然是你使我生活安全,并提拔我脱离了地下的深渊。”(圣咏 71 : 5 -20)

文:海星报灵修专栏小组

2.    你怕黑吗?

“你怕黑吗?”相信很多人还记得这广告吧。这广告的成功是抓住大众心理,很容易便记住产品的特点。

我跟这产品完全沾不上边,不过,我真的很怕黑。记得曾往山西搜集资料,走进军阀故居的逃亡地道,乌漆麻黑的,心里就发毛。幸好,当时有三位同事一起,大家手牵手,互相扶持走过黑暗,友情久存心中至今不忘。

环境的黑暗,比较容易走出来。要是内心堕入无底的黑暗中……那种彷徨无措,亲人气你傻,不理解你的痛楚,我都曾经历过,孤军作战,痛苦越陷越深。

幸好,我是幸运的。黑暗中,上主有祂的计划,派了好多天使来救援。其中,我的好姐妹,后来当了我的 God Ma,一直耐心聆听我诉苦,还邀请我参加慕道班……

慕道班,是重塑人生希望的好门槛。我最大的感受是:我被浓浓的爱包围着。还有,我接触到一位讲课的教友,他为人轻松幽默,常逗得大家笑弯了腰;但原来他却一直经历着不幸!他儿子在一次意外后精神失常,每晚闹得家人没法睡觉,还惊扰到邻居投诉。有人甚至危言耸听,说他信教被惩罚,害儿子疯掉。

我很欣赏他对信仰的坚持,他在讲述着自己的不幸时,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怎么能如此乐观?!现在我当然明白,这就是他心中有“希望”的光,才能笑看苦难。前些年,听到他儿子康复过来,重回社会工作的好消息,真为他高兴,靠着主,等到了黎明。

上了一年慕道班,让我知道靠着主,才能走出黑暗。可是,怕黑的我对领洗却犹疑不决。因为,我曾为女儿染病而皈依佛教,我觉得改变信仰,毁了当初诺言,心里矛盾。

我的好姐妹劝我别有心里负担,不必为了回应她而仓促决定。她曾陪伴一个慕道者,因为家庭原因,十年也没有领洗,但却在教堂参加事奉。她说,一切决定随我心,天主有祂的时间。多洒脱的气度,来自她爱主,一切交托的心!

为了帮助我寻找答案,好姐妹“抛夫弃子”,陪伴我到位于武吉巴督“嘉诺撒活泉避静中心”,做了三天的“哑巴”避静。避静中心清幽、宁逸,我不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听到天主的声音,对我有启示。

我在避静中心徘徊,竟然看到贴在壁报版上的一张图画。一个小女孩,拿着破布娃娃在哭泣,像极伤心的我。上面写着主对她说的话:孩子,你死抱着这破烂的东西,谁能帮你?

猛然警醒,找到了我的痛苦根源!这是因为渴求与拥有达不到平衡……既然得不到,为什么不勇敢放下?!真光,希望的光就在眼前,我下了决心走向祂,心里立刻释然。虽然自己曾一度进入佛教,就看成是信仰的探索过程,不存在什么违背誓言。

最近翻看连自己都忘记了的旧日记……2011年4月24日,领洗当天我写下:感谢天主化了妆的祝福,领略到了:接受现实,靠主的力量走出黑暗。

12天后的日记,又写下:傍晚弥撒领圣体后,心情稳了,求主抹干我的泪,填满我虚空的心灵。断断续续的日记,竟然又记录着:想不到如此快又过了十天,直到这两天,我的情绪终于非常健康,领圣体及把一切交托,接受主到我心中来,是非常有效的心灵治疗……

十年后的今天,我早走出黑暗的隧道,如今家庭美满,在教堂里做着插花、福传的事奉,认识好多信德深厚的教友,身边多了好多亲人。我赞美:天主啊,我的希望是什么,岂不是来自祢吗?!

教宗曾说过,耶稣是战胜黑暗的光,我们要呵护在受洗之日所领受的小小火苗,心火不能灭。我很佩服坚守慕道班事奉的热心教友们,他们做着伟大的“希望工程”,发光发热,带领我们这些迷途羔羊,走出黑暗,迎来曙光。

上主没有给你保证,天天天蓝,也许某一天让你再次堕入黑暗时,你怕黑吗?我现在可以笑着回答:我不怕黑,我心中有光!

文:雪芳

3.     祢的名字叫 希望

在四旬期反省人生旅程这短暂生命、充满考验磨难与挫折的同时,依然在主内充满希望地奋斗。人人都说人生路不容易,住在我内天主的协同下,我有能力奋力坚持。

有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刊登在去年14/12/20的《联合早报》:前后进出戒毒所和监狱四次,深陷毒海的林翠云庆幸有个懂事的女儿李艳冰,不断鼓励她,并用爱和坚持唤醒了林翠云,让她下定决心与毒品划清界限。

现年56岁的林翠云受朋友影响,21岁就开始吸毒,1986年至1987年间两次进戒毒所,后来还坐过两次牢。从戒毒所出来后,林翠云认识了同样吸毒的男友,两人结婚,1995年生下女儿李艳冰。其间,丈夫是戒毒所和监狱的“常客” 。

2005年,林翠云也因吸毒坐牢两年多,2008年她与丈夫离婚。2012年,她二度进入牢房,这一次关了三年。女儿当时十六七岁,常到监狱探望她,跟她分享教会会友陈良辉脱离毒海,积极向上的故事,给予她许多鼓励。

陈良辉因吸毒和抢劫,进出监狱五次,前后坐牢约13年。他后来改过自新,还创办了社会企业——顺发肉骨茶店。

对于女儿,林翠云心存愧疚,因为自己进出监狱,女儿只能托付给妈妈和妹妹抚养。“我没尽到做妈妈的责任,女儿却这么懂事,不断鼓励我,让其我很惭愧。”

林翠云原本担心出狱后找不到工作,女儿就带她到顺发肉骨茶店面试,结果顺利获聘,人生轨迹从此改变。林翠云说:“我跟随女儿参加教会活动,会友不但接纳我,也给了我许多支持和关怀。家人和会友的爱激发我洗心革面,远离毒品。”

已经25岁的李艳冰刚考获数码行销文凭,正在找工作,林翠云则准备到外甥女的小吃店打工。李艳冰鼓励囚犯和释囚,要大胆开口求助,旁人伸出援手时也不必感到难为情。

她也呼吁家属多支持囚犯和释囚。“对他们来说,我们(家人)是他们的希望,多过于他们是我们的希望。所以(家人)千万不要放弃他们,要彼此扶持。

这则真人真事让我看到在天主内坚持的希望。天主是爱,永远对我们包容、永远与我们一起。在爱内有希望,在爱内没有恐惧。

希望这个分享助长人人的爱德与望德。我们与别人的正确关系在于“以感恩之情承认他的价值”。

关系是玄妙的,我们给对方所做的一切,会在不知道的时刻回归到我们的身上。

关系是美丽的,一个红色的苹果在白色的陶瓷花瓶旁边安立,白瓷上会看到象征热情红色的反光。

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生命旅程中都会遇到和自己有关系的人。那个人也许插肩而过,也许,是终身相伴的人。那个人也许正在挣扎努力奋斗,给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打气的眼神就是她继续活下去的力量。

我们遇到的每个生命都是一份恩典,应该受到款待、尊重和爱护。接纳和爱护其他生命,在他人生命脆弱时我们更应如此。

帮助别人不是那么遥远和崇高,有时,只是自己的一个态度,一个决定。决定对别人包容多一些,温和多一点,为的其实也就是自己好过,让红色的灿亮余留心中。

有人非常焦急地向我问路,我很想帮他,可是我仅能微笑说:我不住这里,我是外地人,我无法帮你。看他焦急的样子,我可以静静离开,但我选择加多一句:你今天会好运会遇到好心的指路人。然后我看到他紧张的情绪放松了,他安心地笑了起来。我也开心了,我好像什么也没做,我想,我其实也做了一点。

恳请圣母玛利亚為我们转祷,让四旬期能开啟我们的心,与天主和好,定睛注視逾越奧迹,让我们转向天主,当我与天主的关系越密切,自然产生细腻柔软的心肠,对周遭的生命自然就能够用天主的心肠去对待。

这样,我们信众就会成为基督要求祂的徒徒所成为的:地上的盐、世上的光。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担保,是未见之事的确证。( 希11:1)

文:汤石燕

4.      希望:以信德的眼光看见天主

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超出自己能力所能控制的情况,我们总希望事情的结果都能随我们的心愿发生。然而很多时候,事情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而抱怨天主不听我们的呼声,甚至怀疑祂是否真的存在。我们忘了天主就是天主,祂以祂的方式而不按我们认为的常理出牌。更多时候,我们只有在事情发生之后,以信德的眼光回过头来看时,才会发现祂的恩宠和祂一直与我们同行的足迹。

这里给大家说说不久前发生在我身上的两件事。

去年十二月的首个主日早上,我参与了和平之后堂的华语弥撒后,一如往常地站在车外等候住在我家附近的年长教友走出圣堂,好载送他们回家。可是,弥撒的人群都出来了,却不见两位在弥撒中见到的姐妹。我猜想她们大概没留意到我的所在位置或者不好意思麻烦我,自己去了巴士车站。

我从教堂驶出大路,一眼就望见她们在车站,即刻把车停下,让她们上车。当时我忙着移开车子座位上的东西、重新戴上口罩,看见两位姐妹开车门,然后听到一声关车门的声音;又听到后座姐妹的说话声,就以为她们已经上了车,开始启动车子。不料车子刚移动,却听到巴士站内一群人大声惊呼,这才惊觉后座的一位姐妹还没有坐稳,人却跌出车外了!

我这一惊非同小可,急忙停车下去查看,心里实在害怕,担心她的脚是否会被车后轮碾过,直呼天主帮忙。庆幸的是,她一只脚在车里,一只脚在车外,只差几寸就真的完蛋了!我小心翼翼地将她扶起,查看她的伤势。她说后脑勺跌撞到路堤,有点晕,左手臂擦伤。

由于后方有巴士驶进站在等我把车移开,我便把她扶上车坐好。我开着车,一路上询问她是否要直接去医院,但她却婉拒,担心在医院会等很久,说要回去观察情况再决定。我见她人清醒,没有呕吐迹象,也只是皮外擦伤,就把她载到她住家楼下,但她却要去对面的巴刹,想购买她早前预订的鸡只。看她自己能站立走动,我就让她和一起上车的姐妹陪着,因为那位姐妹的住家就在巴刹旁边。

我心里很过意不去,也担心她的情况,一直责怪自己太大意,没注意到她行动缓慢,又担心巴士进站,自己太心急,想快快把车开走。当天下午,我过去她家看她的情况,也向她家人详述事发经过和道歉,要他们帮忙观察,如果她有呕吐晕眩,要即刻叫救护车送进医院检查。她说除了头盖微肿,背部淤青外,应该没有什么大碍。第三天,我再过去探望她,她说她已经没事,还安慰我,让我安心。一个星期后我从她邻居的另一个姐妹口中听说她没事了,真的感谢天主对这位姐妹和我的眷顾。这事件让我意识到要放慢生活的步伐,多留意周围的情况,不能太急躁。

第二件事发生在圣诞节前三天。我晚上熄灯后一直听到类似机器哒哒哒的声响,连续三个晚上,吵得我无法入眠,精神几乎崩溃。起初我以为是房外冷气压缩机的声响,出去查看却不是。过后两晚听到声音来自天花板,每次开灯声音就暂时停止,关了灯不久又再响起。

我上网查看,声音像极了白蚂蚁啃食木头的声音,而且那几个星期一直下雨,屋顶可能潮湿而引发虫害,就急忙联络邻居和朋友,询问是否有可靠的灭害虫公司可以介绍;而电询的几家著名灭虫公司却在圣诞期间歇业,真是令我心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当时心想这回又得破财消灾了,不但得消灭掉白蚂蚁,可能还得补救屋顶的支撑木架,并做预防性的害虫处理,那肯定是一大笔费用了。

这时,我又来烦天主了!就在圣诞前夕的清晨,我观察到声音好像来自房间厕所,心想白蚂蚁怎么可能会移动得那么快,就把这事告诉家庭帮佣,然后就出门去办事。回到家后,终于真相大白,帮佣说她在房间的厕所里捉到一只蟋蟀,她已把牠捏死后丢进马桶抽掉了。感谢天主!再一次让我在绝望无助的时候帮了我一把,而当晚的平安夜我就真的平安了,再也没有被哒哒声干扰睡眠。

这两件在一般人看来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故,如果不是以信德的眼光来看,心里希望的事即使实现了,很容易就认定那不过是自己幸运,或事情很自然地发生。但是信德告诉我,如果不是天主的意愿,事情的结果可能就会截然不同。当我们有天主在心中时,信仰的眼会让我们看到所希望之事,其实都掌握在天主的手中。希伯来人书说:“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担保,是未见之事的确证。”(希11:1);反过来说,我也认为,希望是通过信德的眼看见天主的恩宠!

文:曾国泰

5.      希望

2020年,11月,还在冠病疫情中,有两宗自杀事件,发生的地点距离我是多么的近,一宗发生在女儿住的组屋,另一宗就在我住的组屋。新闻没有报道,我也认同无需报道,因为这会鼓励更多人效仿,祸害无穷。

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勇气结束自己的生命,除了神经错乱不算之外,我想,是因为人生前路茫茫,痛苦难当,更让人活不下去的是:没有希望。

这种陷入无底深渊的情景,小时候在梦中经常发生。从小我就常做这样的梦:我走入一个印度人的贫民窟,(那时我住在小印度),在里面迷了路,走不出来,突然踏了个空,掉入一个无底洞,真的是无底,极度的恐惧把我吓醒。血淋淋的,如何终结?只有以死了结。

啊,希望,你在哪里?如果自杀者在踏上不归路那一刻,看到一点光,一点希望,或许就会转念回头了。

耶稣就是希望,因为祂已战胜死亡复活了。假如基督没有复活,基督徒的信仰便是空的,我们就是众人中最可怜的了。(格前15:13,19)因为基督已复活,藉着宗徒们的宣讲,藉着殉道者的血,代代相传的信仰见证,我们认识了耶稣基督。藉着基督,我们认识了父;藉着水和圣神,我们领洗进入了天主的大家庭,成为天父的子女。基督是光,走在光中,我们能避开陷阱;跟随基督,走在生命的道路上,能到达永生。有了基督在生命中做主为王,即使走到绝路,我们不会绝望。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呀!多么希望在疫情下,有更多人能听到、能相信,能把企图自杀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普世喜洋洋,庆贺永生王,死中复活救赎功成,凯旋奏荣光……”

“今朝基督已复活,阿肋路亚。凯旋圣日众欢乐,阿肋路亚……”

多熟悉的复活节圣歌。耶稣复活了,普世喜洋洋,众信徒齐欢乐,而我,却年复一年,在复活主日,心中懊悔不已。在教会的节庆中,复活节应该比圣诞节更重要,要更隆重庆祝,可是,我家的传统更重视圣诞节——圣诞前夕,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有丰盛的食物、好玩的游戏……复活主日,却过得冷冷清清,没有喜庆的氛围,没有喜乐的心情,和一般的主日没有两样。多少年来,都是如此。

我知道理由何在——因为我没有认真地度四旬期,没有做好心灵的准备以迎接耶稣复活。今年,我不要再虚度四旬期了。我手上拿着古伦神父著的《40天重新寻得生命泉源——现代四旬期的身心灵操练手册》,祈求圣神赐我力量克服怠惰,全心全灵全意全力,跟着册子提供的方法操练。首先我必须守“手机斋”,戒掉“手机瘾”,就能腾出许多时间来祈祷读经,和天主相处。时间也可以施舍,用来探访孤独的老人、病人,与久未见面的亲友约会。

希望今年四旬期间的操练,能把自己从恶习中释放出来,改过自新,与耶稣一起复活。

耶稣,祢是希望,我信赖祢。阿们。

文:黄玫瑰

6.      你的希望在哪里?

我们刚步入2021年。对这新的一年,你的心愿、希望是什么? 从新闻报导我们知道,这世界除了被疫情笼罩之外,仍然有战争、动乱、暴力、天灾、环境危机;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面临失业、经济窘迫、婚姻家庭危机、患病或失去亲人等。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还能谈心愿和希望吗?我们有如身处四周是黑暗的隧道中,看不见隧道的尽头。

“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见了浩光;那些坐在死亡阴影之地的人,为他们出现了光明”(玛4:16)在目前黑暗的隧道中,我们心灵的眼目看得见黑暗中的曙光吗?

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囚于纳粹集中营的精神治疗教授,弗兰克 Voctor E. Frankl,在他的经典著作 《活出意义来》Man’s Search for Meaning 提到,在集中营里有许多囚犯不是自杀就是突然昏迷死亡。在那非人的境遇中饱受身心的虐待创伤,使他们对一切失去希望,感到没有活下去的意义,在万念俱灰的绝望无助中或者一死了之,或者放弃自我,不吃不睡而大大的削弱了身体免疫力,因而致死。弗兰克本身在漫长的牢狱中,饱受饥寒凌辱,丧失一切;妻子家人都死在牢营里,除了一息尚存之外别无余物,是什么使他活下去的?——那是因为他了解自己“为何”而活,因而承受得住“任何”煎熬。他在集中营里请求鼓励身边的难友,绝不能放弃希望,而要保住勇气,奋斗到底;因为在艰难的状况中,会有人——妻子、孩子、亲友、或天主——在某处看着他们,不愿意看到他们失望放弃。其中有一位难友,就与天主约定,他要以自己的痛苦和死亡,为他深爱的人做补赎;这使他的痛苦和死亡负有意义和希望,让他有活下去的理由。

在这疫情及充满各种不正义、不完美的罪恶黑暗的隧道中,你知道自己“为何”而活吗?你生命的意义和希望是什么?

圣伯多禄说:“你们但要在心内尊崇基督为主;若有人询问你们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你们要时常准备答复。”(伯前3:15)。问题是:我们是充满希望的人吗?他人可以在我们的身上看出我们是怀有希望的人吗?我们的希望与其他人的希望一样吗?或有什么不同?

基督徒的希望与现代世俗的希望是有所不同的。今天人们把希望理解成乐观积极,提倡正向思想positive thinking;认为单凭个人思想意志的心理能量,可以面对一切困难逆境。而基督徒的希望不是建立在受造物,或人的理性精神力量,而是奠基在耶稣基督身上——圣保禄说:“我并不以现在受这些苦难为耻,因为我知道我所信赖的是谁。”(弟后1:12)。前教宗本笃十六世的通谕《在希望中得救》就是引用圣保禄的话为名:“因为我们得救,还是在于希望。所希望的若已看见,就不是希望了…… 但我们若希望那未看见的,必须坚忍等待。”(罗8 : 24 – 25)。本笃十六世对希伯来书11:1希望与信德的关系如此诠释:“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基础,是未见之事的保证。”所以,我们的希望不是虚无缥缈的思想理念或心理作用,而是稳定的建立在信德上,完全百分百的相信、信赖耶稣基督。因此基督徒的希望具有超越此尘世的幅度,指向生命的终末与圆满。

信、望、爱同是三超德,是天主所赐予的。但是我们需要领受、学习、培养,及活出天主赐予的三超德来。本笃十六世勉励我们一方面要自身学习并持守已经拥有的希望,另一方面要把希望带给世界。他指出基督徒可以通过两个场合学习及培养希望:

1.  祈祷是希望的学校 :

祈祷使我们免陷入孤独无助,因为天主会聆听我们的祈祷,并增强我们无助时的力量。越南的阮文顺枢机13年在孤独无希望的牢狱中,支撑他的是心中常与天主交谈对话。圣奥斯定说:“祈祷会不断的操练心中的愿望。”在祈祷中,我们的愿望会随之得到净化,使我们对天主彻底的开放,完全以赤子之心接受、委顺于祂圆满的旨意下。

2.  行动和受苦是学习希望的场合:

基督徒日常生活中,正直的行动能激发和操练我们心中的希望。心中的希望推动我们的行动,而行动又能激发更炽热的希望,使我们有勇气持之以恒。痛苦是人存在的一部分。爱要求放弃自我,允许自己被修剪和受伤害。因为天主愿意为人,并与人一起受苦,基督徒能怀着希望面对并转化痛苦;所以能在现世困苦境遇中,依然平安喜乐。

本笃十六世认为,在学习和操练希望的同时,我们要活出希望,并把希望带给世界,以此为基督作证——“教会向世界宣布的,是希望的圣言 Logos。人要活好此时此刻,需要怀有大希望。这大希望就是‘那具有人的面貌,并爱我们爱到底的天主(参阅若13:1)’。这是教会按其本质必须福传的理由。”

教宗方济各在他的一次公开接见时,曾勉励人们在四旬期注视十字架上的耶稣,把希望寄托于祂,并且效法祂,以天主的作风行事。教宗说,我们的希望从何而来?——“我们的希望是从十字架来的。请注视十字架,注视被钉十字架的基督,你将从中获得永不消失的希望,持续到永恒生命的希望。这种希望正是源于爱的力量,因为爱是‘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13:7);爱是天主的生命,更新它所触及的一切事物。……基督的复活带来转变:耶稣将我们的罪转化为宽恕,将我们的死亡转化为复活,将我们的畏惧转化为信赖。这就是为什么在十字架上能产生,且不断产生我们的希望;为什么与耶稣同在,我们的各种黑暗就能变成光明,各种失败化为胜利,一切失望变为希望。是的,一切的一切。希望超越一切,因为它源自耶稣的爱,祂成了一棵麦粒,落在土里死去,为的是给予生命;这生命充满爱与希望。”

教宗指出,这真正的爱需要如同耶稣那样,经历十字架和牺牲。十字架是必经之路,但它不是终点,而是一条通道:其终点是光荣。教宗鼓励我们沉浸在耶稣的逾越奥迹中,他说:“让我们瞻仰十字苦像,希望的泉源。我们会逐渐明白,与耶稣同希望就在于学会在种子当中已能看到农作物,在十字架上看到基督的复活,在死亡中看到生命。”教宗给我们一项功课:“你们每个人家中都有一尊十字苦像。我们应在十字苦像前停下来,注视基督并对祂说:‘与祢同在什么都不会失去,与祢同在我总能怀有希望。祢就是我的希望!’现在我们想一想十字苦像,一起对十字架上的耶稣说三遍:‘祢就是我的希望!’”

“靠着那爱我们的主,我们在这一切事上,大获全胜,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亡,是生活,是天使,是掌权者,是现存的或将来的事物,是有权能者,是崇高或深远的势力,或其他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们与天主的爱相隔绝。”(罗 8 : 37 – 39)面对这一年,你知道你的希望在哪里吗?

文:陈定贤

Shopping Bas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