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谷福音(4:10-12):“当耶稣独自一人的时候,那些跟从他的人和十二门徒便问他这些比喻的意义。耶稣对他们说:‘天主国的奥义只赏给了你们,但对那些外人,一切都用比喻,使他们看是看,却看不见;听是听,却听不明白,免得他们回头,而得赦免。’”中所说的,(也见于玛13:13-15,路8:10) 让读者有些费解。其中包括三个疑点:
(1)在此11节所谓“外人”,所指的是谁?主耶稣对他们讲道时用比喻,相较于不用比喻会更难明白才是,却为何会“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呢?
(2)这一段经文与慈悲和亲民的耶稣的形象不符,好像耶稣有一种偏爱和排他的态度。祂为什么不让“外人”理解天国的奥秘,而单让他的十二门徒和跟随的人来认识呢?
(3)第12节所说:“免得他们回头,而得赦免”的一席话,真是令人费解。为什么宽宏大量的救主基督,竟然排斥了需要救恩的人?祂难道不应该更加体谅“外人”的愚顿,一切从宽发落吗?为何主耶稣竟会不愿意他们“回头而得赦免”呢?
在此我们就三个疑点做出厘清。首先,从玛窦福音的平行文里我们可以知道,主是在回答门徒所问,“为什么对众人讲道要用比喻?“祂回答说“天国的奥秘只赏给你们”。“你们”是指有信心的门徒;“他们”即马尔谷所称的“外人”,指不信者。对于“天国的奥秘”的道理,不信的外人,眼睛和耳朵都蒙蔽了,对主的教诲是不能明白的。主愿意花心思多给相信的门徒讲解,用比喻是为帮助他们深入体会,加强他们的信心。
当时的多数人都不了解主耶稣所讲“天国”的意思,以为就是藉政治之力量来复兴犹太国。他们甚至想强逼耶稣作革命的首领,当犹太国的王(若6:15)。因此耶稣对门徒讲及天国的奥秘时,特意用比喻,目的是不想加深他们对天国的误会。
其次耶稣说他的比喻“使他们看是看,却看不见,听是听,却听不明白。”本节应与耶稣的另一段话一起看,说明耶稣对众人讲道时用比喻的原因,就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那些门徒既有信心与所听的道调和,就因主所讲的天国的比喻得着更多的认知;那些不信者,既然没心接受真道,甚至只期盼主要领导他们革命,恢复独立的犹太国,他们所要的和主所要给他们的根本不相符合,就因主所讲的比喻,更加不明白是怎么一同事,连以前所以为有的认知也失去了!
关于“免得他们回头,而得赦免”这句话,所说的“免得”是谁“免得”?这是解释的重要关键。是天主恐怕这些外人悔改而得救?抑不信的人恐怕听明白了耶稣的道而悔改?天主肯定不会害怕罪人悔改,免得他们因而得救。而是盼望罪人归信他而得救的,这是他不辞劳苦四处奔波传福音的目的。但却有些人硬心到惟恐听了真道会相信而得救,而得放弃他们过去的生活方式与态度。所以,这“免得”应当是指不信的人方面的硬心而说的。换句话说,“免得悔改”不是耶稣向“外人”说比喻的目的,而是向他们讲道的后果。
这段经文是引自依撒意亚先知书6:9-10。照那里的记载,“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恐怕眼睛看见……”似乎是上主恐怕他的百姓回转,所以叫先知去“使”他们“心被蒙蔽”。其实这“使”的意思,正如上文所解释过的,乃是不信者自己心里先生硬之后,先知所劝责他们的话,既不能感动他们的心,就反“使”他们更硬化了。
文:萧永伦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