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受试探的事迹分别记载在马尔谷1:12-13,玛窦4:1-11和路加4:113。当时并无第三者在场,所以应该是主耶稣把受试的经验告诉门徒。祂受试探的基本概述是:耶稣受洗后,进入旷野,在那里禁食了40天。撒旦来试探他,试探的内容有三:将石头变成饼,为满足饥饿(身体需求);从圣殿顶跳下去,为获得公众的惊叹(社会荣耀);以及崇拜撒旦以换取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财富和权力)。我们如何理解耶稣所受的试探呢?
极端保守的学者会以字面解释。他们认为撒旦确实显现了,且以可见的、甚至有形的方式出现。而且耶稣实际上是被带到圣殿的顶端和一座高山上。问题是,魔鬼怎样带耶稣“站在殿顶上”?他们怎样爬上那么高的地方?爬上去时会不会引起群众的注意和骚动?他俩上去后又怎样下来呢?又怎样向聚集在广场的人解释?此外,魔鬼与耶稣是怎么爬上山的?是上了那座高山?要走几天才到,又怎样走回来?莫非他们是飘上飘下的?那怎么不会令人注意呢?而耶稣岂不是不愿意惊动任何人吗?
一些学者认为这些事件发生在异象中,尤其是关于高处和荣华富贵的部分。 他们认为“高山”很难从字面上理解,因为没有一座山可以看到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如果对抗是精神上的或心理上的试探,那么撒旦用身体抓住耶稣并让他飞来飞去的想法就没有必要的。
所以他们认为耶稣所经历的,更可能是心理或内心的挣扎。祂所体验的是内在的诱惑,不是来自外在的存在。耶稣降生成人,就是来融入人类的社会,负担人间的各种境遇,包括人类内在的各种冲动和需要,包括饥饿、野心、骄傲、贪婪。 在这种观点中,“撒旦”代表邪恶或诱惑的化身,而不是一个实体的显现。
另有学者认为“耶稣受试探”的写作是采取神学类型的表达方式。福音作者以耶稣的试探来回顾和反映以色列子民的故事。耶稣在狂野40天代表以民在沙漠中40年。每一次试探都对应于以色列在旷野中的失败,包括抱怨食水不足不好吃(出16),拜金牛,痴望有其他民族那样的富裕(出32),以及与梅瑟的权力斗争(户12:16)。而耶稣回应撒旦所引用的的经文都来自申命记(申8:3;6:16;6:13),将他与以色列的历史联系起来。
上述凡合理的解释都可以被接受。重点是,我们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经验证实我们常受到试探和诱惑,而经文说明我们所受的诱惑通常针是对我们的身份、需求和欲望。“如果你是天主子……”撒旦质疑耶稣的身份,并用肉体上的需要(饥饿),以及心理的欲望(贪婪、骄傲和权力)来试探他。
试探本身不是罪,但我们如何回应很重要。耶稣受到了试探,但他没有犯罪。这向我们表明,被试探不是失败,只是人类经验的一部分。胜利在于拒绝诱惑,坚定保持跟随基督的初心。
文:萧永伦神父